天下有大垣,人自隐多岐。
任理忘恩怨,何乃累吾私?
元气育万物,雨露丰悴之。
丰悴虽有恒,还复系其资。
强者固弗已,弱者自有期。
向者橐籥中,竟是谁设施?
美哉唐虞圣,至治以无为。

【注释】

1、大垣:指天地间的界限。

2、人自隐多岐:人生道路多歧,各自选择不同的路。

3、任理忘恩怨:任凭自然道理而忘掉个人的恩怨情仇。

4、何乃累吾私:怎能因此而拖累了我。

5、元气:指自然界的原始生命力。

6、雨露:这里指自然界的恩惠。

7、丰悴:繁盛衰败。

8、固弗已:当然不会停止。

9、橐籥(tuò yuè):古代的一种乐器,用竹管吹奏。这里借指天地万物。

10、竟是谁设施?:到底是谁在起作用?

11、美哉唐虞圣:真是像唐尧、虞舜那样的伟大啊!

12、至治:最好的治理。

13、无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这里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不做无益的干预。

【赏析】

这是一首议论诗。首句以“天下有大垣”总摄全篇,说明天地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界限,即人世间的是非曲直不能超越这个界限。次句提出一个反诘:“人自隐多岐”,既然人生的道路是多岐的,那么就应当任凭自然的道理而忘掉个人的恩怨情仇,不要为了个人利益损害他人的利益。第三句紧承上文,进一步说明任道忘情,才能不为私情所累的道理。接着四句,诗人把笔锋转向大自然,说大地上的万物都受到自然的哺育,雨露滋润着它们,但它们繁盛或衰败却自有其常法,这常法也不过是大自然赋予的。最后两句,诗人指出,天地间万物之所以能生生不息,是因为它们遵循着自然规律,而不是人为的作用;而人为的干预往往只会适得其反,使事物走向反面。末二句是对前六句的概括和升华。从诗的整体结构看,前六句是议论,后两句则回到现实,提出问题并加以解答,表明诗人对唐、虞时代的理想社会充满向往之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治国平天下之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