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玉台道,山川稍夷旷。
只愁滩石际,磊落更万状。
市楼倚崖岸,山顶列石障。
是中更有人,隐约葱倩上。
我愿从之游,长风涉玄阆。
还归保精路,高视神目王。
空蒙飞鸟过,惨淡回波放。
由来心力疲,会意乃益壮。
【解析】
本诗是一首山水小诗,描绘了诗人在游览途中所见景色,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一联“晓出玉台道,山川稍夷旷。”首句写时间,次句写地点,点明自己出游的时间和地点。“晓”点出行时间,“出玉台道”指出了山中的道路,“山川”即山河。这两句是说,清晨我走出了玉台山,只见山间道路平坦宽广。“稍夷旷”意为稍微平坦开阔。诗人用“稍夷旷”形容道路平坦宽阔,给人一种开阔明朗的感觉。
第二联“只愁滩石际,磊落更万状。”上句写行走在山路上,下句写行走在河边,写出了自己的行走环境。“只愁”表示忧虑、担心,“更万状”意为形态万千。这两句是说,只是担心走在河岸边,岩石的形状千姿百态,形态各异。“滩石”、“磊落”都表现了山石的奇伟。诗人用“更万状”来形容山石形态多样。
第三联“市楼倚崖岸,山顶列石障。”上句写山中的市楼,下句写山上的石障。“市楼”即市场,“倚崖岸”意即靠近山崖。这两句是说,山中的市场紧靠着山崖,山上的石质建筑排列有序,宛如一道道屏障。诗人用“更万状”来形容山石形态多样。诗人用“倚崖岸”形容市场的位置,用“列石障”来形象描写石质建筑排列有序。
第四联“是中更有人,隐约葱倩上。”上句写有人影,下句写身影朦胧可见。“是中”意为此地,“人”指人影。这两句是说,此处还有人影,身影隐隐约约出现在视线中。“葱倩”即青翠欲滴的样子。这两句是写自己看到山中有人,人影隐隐约约出现在视线中。
第五联“我愿从之游,长风涉玄阆。”上句写自己愿意跟随他们一起游玩,下句写想要追随他们到遥远的仙境中去。“从之游”意为愿意跟随他们一起去游玩;“玄阆”指仙境,也指天空。这两句是说,我愿意跟着他们一起去游玩,想要追随他们到遥远的仙境中去。诗人用“从之游”表现了与朋友们结伴同行的心情。“玄阆”一词表现了对遥远仙境的向往。
最后两句“还归保精路,高视神目王。”上句写回归自然的道路,下句写仰望星空的景象。“还归”意为回到,“保精路”指保持纯净的心灵的道路。这两句是说,回到了自然之中,仰望星空的景象。“高视神目王”意为仰视星辰的光辉。这两句是写诗人回归自然,仰望星空的景象。诗人通过仰望星空表达自己追求精神境界的高远目标。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语言,将山行所见的山水风光写得如画如诗,意境深远。
首联:“晓出玉台道,山川稍夷旷。”起笔写时间:清晨;地点:玉台山道。“晓出”“出”字写出了诗人出发的时间,“玉台道”写出了诗人出发的地点。“山川稍夷旷”,意思是说山间的道路平坦而开阔。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整个行程的大致情况,给人以宁静、开阔之感。
颔联:“只愁滩石际,磊落更万状。”“只愁”一词写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更万状”一词则表达了对山石形态的好奇。诗人以“只愁”二字开篇,既表明了他内心的不安感,又为下文铺垫了情绪背景。接着他以“更万状”一词表达了对山石形态的好奇。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写山中的景观。
颈联:“市楼倚崖岸,山顶列石障。”“市楼”一词让人想到了繁忙的市场,“倚崖岸”则表现了市场的地理位置,“山顶列石障”则表现了山势的险峻。这一部分主要描写了山中市楼的布局和山势的险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细节的注意。
尾联:“我愿从之游,长风涉玄阆。”“从之游”一词表现出了诗人对朋友的敬仰之情,“涉玄阆”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部分主要是写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虽然短小但内涵丰富,语言简练却不失生动,结构严谨却不失灵活。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将其融入诗中,从而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诗歌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