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君英妙年,独往志千载。天马出名驹,空行见风采。
昨日衔书到空谷,甚欲留之不能待。九月开帆指四明,要逐高秋望瀛海。
海水上接天漫漫,世人不知此别难。当君夷犹碧屿日,是我对月永夕猿狖啼青峦。
江树叶飞天雨霜,江上吴歈思断肠。窈窕徐家儿与女,却望蓬莱如故乡。
君行却向三山望,云雾轩窗六鳌上。东方虽乐不可以久留,归献仙公白云唱。
西过钱塘遇顺风,为拜湖南持斧翁。会稽学士卧云岛,朱弦流水鸣孤桐,道我寄语莫匆匆。
送君有情亦如海,海水有尽别意无终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送别危太朴的一首送别诗。
望瀛海 -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因此“望瀛海”可以理解为送别的地点是瀛洲,也就是传说中的仙山。
一、译文:
危君英妙年,独往志千载。天马出名驹,空行见风采。
昨天衔书到空谷,甚欲留之不能待。九月开帆指四明,要逐高秋望瀛海。
海水上接天漫漫,世人不知此别难。当君夷犹碧屿日,我是对月永夕猿狖啼青峦。
江树叶飞天雨霜,江上吴歈思断肠。窈窕徐家儿与女,却望蓬莱如故乡。
君行却向三山望,云雾轩窗六鳌上。东方虽乐不可以久留,归献仙公白云唱。
西过钱塘遇顺风,为拜湖南持斧翁。会稽学士卧云岛,朱弦流水鸣孤桐,道我寄语莫匆匆。
送君有情亦如海,海水有尽别意无终穷。
二、注释:
- 危君:即危太璞,王昌龄的朋友,此时正前往四明(今浙江宁波市)。
- 空行:形容危太璞的远去如同空中飞行一般。
- 昨日:前一天。
- 九月:秋季,古代以九为阳数,所以称九月为秋季。
- 四明:今浙江宁波市。
- 高秋:深秋,即农历八月或九月初,此时天气凉爽,适合远游。
- 瀛洲: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位于东海之中。
- 夷犹:犹豫不决的样子。
- 碧屿:绿色的小岛。
- 徐家:可能是指徐家的子孙,徐姓是中国的一个古老姓氏。
- 蓬莱: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位于东海之中。
- 三山:指的是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 东方:指南方,古代认为南方是仙境。
- 归献:归来奉献,这里指危太璞回到家乡后将仙草献于朝廷。
- 水声:水的声音,这里比喻江水流动的声音。
- 朱弦:红色的琴弦,这里借指乐器的声音。
- 流光:流逝的时间。
- 徐家儿与女:徐家的男女后代,可能是危太璞的朋友或者亲人。
- 归献仙公:把仙草献给了神仙,仙公,古代对神仙的美称。
- 白云唱:在天上唱歌,这里比喻仙草的功效。
- 钱塘: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古时候的港口城市。
- 顺风:风向与船行进方向一致,即顺风。
- 湖南持斧翁:湖南省的一位砍柴人,这里可能是指一位隐士或智者。
- 云岛:像云一样浮动的小岛。
- 道我寄语:告诉我你的话。
- 江树:江边的树木。
- 猿狖:一种生活在树上的野兽。
- 青峦:青色的山峰。
- 江叶:江边的树叶,泛指秋天的景色。
- 吴歈:吴地的歌谣。
- 窈窕:幽深的样子。
- 徐家:徐姓家族的人。
- 窈窕徐家儿与女:徐家的男女后代。
- 蓬莱如故乡:蓬莱就像自己的家乡一样。
- 三山望:在三山之上眺望。
- 六鳌:神话中的六个神兽。
- 东方乐:东方的乐土。
- 白云唱:在天上唱歌,这里比喻仙草的功效。
- 西过钱塘:向西经过钱塘江。
- 顺风遇:遇到顺风。
- 湖南持斧翁:湖南省的一位砍柴人,这里可能是指一位隐士或智者。
- 云岛:像云一样浮动的小岛。
- 朱弦:红色的琴弦,这里借指乐器的声音。
- 流光:流逝的时间。
- 道我寄语莫匆匆:告诉我你的话,不要匆忙。
- 有情:有情感的,这里指王昌龄自己。
- 海水有尽:海水没有尽头,用来比喻友情的长远和深厚。
- 别意:离别的情感。
- 海有尽:海水无边无际,用来比喻友情的长久和深远。
三、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王昌龄通过描绘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和深情的话语来表达他对危太璞的不舍之情。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友情色彩,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和对离别时刻的依依不舍。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远方仙境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