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征西将,封侯尽未贪。
远离穷发北,深入不毛南。
笑解重围困,威延转战酣。
若须求虎子,虎穴是当探。

【注释】

西征:即《西塞山阻雨》,为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年)作者出京前,当时李白正担任永王李璘的幕僚,并随永王东巡,欲在江陵会合肃宗。不料中途遇阻,折回江夏。此诗即作于此行途中。

白首:一作“未白”,指老年。

穷发:指北方的不毛之地。

深入:指进入南疆。

虎子:老虎之子,这里指猛虎。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后游历江西、湖南一带时所作。诗中表现了他对这次出巡的豪情壮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或九个字不等;节奏急促,音韵铿锵,读起来如行云流水,有气势磅礴之感。

诗的前两句写出征者老当益壮,意气风发。首句“白首”是虚数,表示年纪虽已老大,却仍然要出征;二句说“封侯”之事并非自己所追求。“封侯”是封建统治者给予有功之臣的封赏,“贪”则反其义而用之,说明他并不贪图功名利禄,而是胸怀大略,准备建功立业。三句“远离穷发北,深入不毛南”,是写进军路线及沿途的自然景象。“穷发”是古代对北方不毛之地的称呼,“穷”通“穹”。这句的意思是说:军队离开中原地区,向北挺进到荒凉的北方地区;深入南方不毛之地。

第四句“笑解重围困,威延转战酣”,是说:将士们在主帅的率领下,奋力杀敌,冲破重重重围,转战于沙场,士气正旺盛。

末两句“若须求虎子,虎穴是当探”,是诗人以虎喻人,说自己虽然年纪已老,但仍然像老虎一样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如果一定要找到像老虎一样的勇猛之士,那就应当到深山中去探寻。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也是对出征将士的期望和鼓励,充满了豪迈气概。

全诗结构严谨,前后衔接紧密,意境雄浑苍茫,气势恢宏豪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