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恬高蹇徇真愚,元也中心怯畏途。
共命不能同好恶,寄生那有异荣枯。
为营独醉成三窟,方引双溪入五湖。
就著鹤头书背上,已私宏景两牛图。
【注释】
缙云:山名,在浙江省。别业:别墅。
纵恬高蹇徇真愚:任凭自己性情豁达,不拘小节,追求真理。
元也:元亮(陶潜字),字元亮,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诗人,世称靖节先生。中心怯畏途:内心怯懦,担心前途艰难。
共命不能同好恶:共同生活在一起却不能共同爱好和厌恶。
寄生那有异荣枯:寄生植物哪能和树木一同茂盛或枯萎?
为营独醉成三窟:为了饮酒而建造了三个酒缸。三窟,指三个大酒樽。
方引双溪入五湖:正引导两条溪水流入五个湖泊之中。
就著鹤头书背上:就在写有“鹤”字的纸上。
已私宏景两牛图:已经私下里画了一幅《牛》的图画。
【赏析】
本诗是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序中所说的“吾尝求古仁人之心”,“欲自效”,但“未果”。此首即其《归园田居五首》之第三首,作于隐居期间。诗中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与厌倦之情,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首句点出诗人的性格特征——豁达开朗、率性而行。“纵恬高蹇徇真愚”,意谓他任情任性,不趋炎附势,不矫揉造作,追求的是真诚、自然、坦率的人生态度。“元也中心怯畏途”,则进一步说明,尽管他性格豁达,但内心深处却非常畏惧官场仕途,害怕走投无路,所以“元也”二字,既表明了作者的身份,又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涯的畏惧心理。
第二句“共命不能同好恶”,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志趣不合的矛盾心态。这两句一气呵成,将陶渊明的个性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联“为营独醉成三窟,方引双溪入五湖”写诗人的隐逸生活。“为营”意为筑屋建家,“独醉”指一个人饮酒,“三窟”指三个大容器,用以储酒;“方引双溪入五湖”写诗人引两条小溪流进五个湖泊中的情景,形象地写出了他在山水中畅饮的生活情趣。
后两句“就著鹤头书背上,已私宏景两牛图”,则是说诗人在写有“鹤”字的纸上偷偷地画了一只牛作为自己的玩物。这里的“私”字,不仅表示诗人的隐忍,还含有诗人对自己作品的独特见解和艺术处理。
全诗以“心”为中心,围绕“心”这一核心词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诗人的个性特点和隐逸情怀融会贯通地表达出来,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