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缨与濯足,应欲任其真。
沐芳及浴兰,应务洁其身。
难洗耳中事,易洗心上尘。
世闲原有耳,常是洗心人。

【注释】

沐浴子:指洗耳的隐士。濯缨与濯足,应欲任其真。洗耳:比喻隐居不问世事。缨:帽子上的流苏。濯足:比喻洗去身上的污垢。应:应当。

沐芳:指洗头。浴兰:洗澡。

应务洁其身:应当保持清洁。

难洗耳中事:难以洗去耳边的是非之事。

易洗心上尘:容易洗净心灵的尘埃。

世闲原有耳:世上清闲之人自然有耳朵。

常是洗心人:经常洗涤自己的心。

【赏析】

这是一首咏“沐浴”的诗,通过写“沐浴”来表现诗人追求精神自由、摆脱世俗纷扰的思想感情。全诗四句,前二句写“沐浴”,后二句抒“怀抱”。诗以“沐”字为起兴,由“澡”字过渡到“涤”,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最后归结到“洗心”。“沐”、“濯”、“涤”,都属洗的动作;“真”、“身”、“尘”、“人”则分别代表人的本性、本质和内心世界。“应欲任其真”,就是要求人要任其真性,不受外界的干扰,保持纯洁的本性。而“耳中事”、“心上尘”都是“真”所不容之物。诗人以“洗耳”“洗足”喻“任真”,以“易洗”喻“净身”,“难洗”喻“洗心”,“洗耳”是洗耳目之累,“洗足”是洗脚底的尘垢,而最难洗的是耳中所听的是非之言,最易洗的则是心灵上的尘埃。这两句把“任真”与“洗耳”“洗足”联系在一起,进一步突出了“任真”的主题思想。“难洗耳中事,易洗心上尘”,这两句是说,世间的是非荣辱等纷纷扰扰的琐事,是难以洗去的;而自己的心灵上那一层层的灰尘却很容易洗净。这既是对前两句的承接与深化,也是全诗主旨所在。最后一句“世闲原有耳,常是洗心人”,点明了诗人在纷纭世界中仍能保持清醒头脑的原因。这两句既承上启下,又照应首句“沐浴”,表明了诗人虽然处于纷杂纷繁的环境中,但依然保持着一颗清净之心。

这首诗用浅显的词语写出了深奥的道理,语言明白晓畅,形象生动,寓意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