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收尽,柳梢华月转银盘。东风轻扇春寒。玉辇通宵游幸,彩仗驾双鸾。闻鸣弦脆管,鼎沸鳌山。
漏声未残。人半醉、尚追欢。是处镫围绣毂,花簇离鞍。繁华梦断,醉几度、春风双鬓斑。回首处、不见长安。
【赏析】
此词作于宋高宗建炎四年元宵节,当时作者流寓在临安。词人面对月下花灯的盛景,追忆往日京城繁华,感叹今日的萧条,流露出故国之思,感慨万分。
上阕写元宵节的热闹景象。“暮云收尽”,日色已高,暮云消散,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挂在柳梢头,犹如银盘。东风轻拂,吹散了春天的寒气。皇帝乘着华美的彩轿,通宵出宫游赏,彩仗驾双鸾(彩仗,指用各种彩绸制成的装饰队伍;鸾,指凤凰一类的神鸟)。人们击响琴弦、奏起管乐,鼎沸欢腾。
下阕写元宵节后的景象。漏声未绝,人们已经喝得半醉,仍然寻欢作乐。处处是灯笼簇拥着华丽的车马,花簇拥着离鞍的游女。繁华的梦境中断了,但醉酒的人还不停地饮酒。回首长安,不见了故都的踪影。
全词以“望”字贯串全篇,上阕从“望”到“见”。由望京华之繁华,而想到京城之繁华,又从京华之繁华想到长安之繁华,再由长安回到京城,最后又从京城回到眼前所见的“暮云收尽”、柳梢挂银盘的月夜美景。词人对京城的思念,通过“望”、“见”这两个动词表现出来,感情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