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落深江月,催残故国春。
不堪多恨鸟,偏聒未归人。
血尽肠应断,哀馀声更频。
关心尤入耳,一枕夜愁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新馆夜闻杜鹃》。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遵循平仄格律。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 第一句:“啼落深江月”
- “啼”指的是杜鹃鸟的鸣声。
- “落”表示声音落下,即杜鹃鸟在夜晚开始鸣叫。
- “深江”形容江水深邃,通常指远处的江河。
- “月”指的是夜晚明亮的月光。
- 整体意思是杜鹃鸟在深夜开始鸣叫,声音传到了深深的江水中。
- 第二句:“催残故国春”
- “残”表示春天即将结束的意思。
- “故国”指的是作者心中的故乡或过去的国家。
- “春”在这里指的是春天的季节。
- 整句的意思是杜鹃鸟的鸣声仿佛在催促着春天的消逝。
- 第三句:“不堪多恨鸟,偏聒未归人”
- “不堪”意味着无法忍受。
- “多恨鸟”指的是因杜鹃的叫声而感到哀伤的鸟。
- “聒”意为打扰、干扰。
- “未归人”指的是没有回家的人。
- 整句意思是因为多愁善感的杜鹃鸟不停地鸣叫,让人感到无法忍受,特别是对于那些还没有回到家中的人说更是如此。
- 第四句:“血尽肠应断,哀馀声更频”
- “血尽肠应断”形象地描述了杜鹃鸣叫声对听者情感的冲击。
- “血尽”比喻声音的强烈和刺耳。
- “肠应断”表示听者的心情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感觉如同肠子断裂一样痛苦。
- “哀馀声更频”意味着虽然已经悲痛欲绝,但杜鹃的哀鸣声却更加频繁地响起。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听到杜鹃鸣声后内心深处的悲伤和无助。
- 尾句:“关心尤入耳,一枕夜愁新”
- “关心尤入耳”意味着这种声音特别能够引起作者的深切关怀。
- “尤”是“尤其”的意思。
- “一枕夜愁新”指的是整个夜晚都被忧愁所困扰,新的愁绪不断涌现。
- 整句意思是,即使深夜入睡,杜鹃的鸣声依然清晰地进入耳中,使得作者整夜都无法平静,充满了新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新馆夜闻杜鹃的情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异乡漂泊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杜鹃的鸣叫声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忧伤。此外,诗中还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如将杜鹃的鸣叫声比作血尽肠应断,暗喻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助。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杜甫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