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凌兢似鹤形,可怜对酒不能倾。
歌残易水非燕计,读尽离骚是楚声。
云阁林阴迷别坞,雨拖野色入空城。
犹思康健颜如玉,饱饭无忧踯躅行。

【注释】

凌兢:谨慎小心。鹤形:形容人瘦弱,像鹤一样。怜:同情。易水:在河北省易县西。战国时,燕太子丹送别荆轲时唱了这首歌,表示壮士为国牺牲的决心。燕计:指荆轲的计策。离骚:是屈原的作品,这里借指《楚辞》。云阁:即云中阁,在今山西代县北。林阴:即林荫道。迷:迷失。别坞:指代代州城外的山坞。雨拖野色:雨后野外景色如画。踯躅:原指一种草,因叶似马尾而称“马尾草”。这里借指马尾草,意谓马尾草也难以使人忘怀。颜如玉:面容美如玉。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作于作者病愈之时。全篇以“思”字为主,抒写了诗人对故土、亲友的思念之情。诗的首联写自己病愈后的精神状态;颔联写自己不能与知己痛饮痛歌的苦衷;颈联写故土之恋,以及友人的音容笑貌;尾联则写自己思乡心切的情怀。全诗情深意切,感人至深。

诗一开头便写自己的病愈状态。“病起凌兢似鹤形”,说自己刚刚病愈,还像鹤一般瘦弱。“鹤形”一词,既写出了自己病初愈时的虚弱,又暗含着对自己身残志坚的精神境界的自我评价。

“可怜对酒不能倾。”这一句紧承前句而来,说自己病愈后还不能饮酒痛饮,只能勉强喝一点稀粥。“对酒不能倾”四字,既表现出诗人对故人的深情厚谊,同时又表达了诗人病中孤独无依的凄凉心境。

“歌残易水非燕计,读尽离骚是楚声。”这两句诗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上句说自己已经听惯了那支悲凉的歌,但那歌声却不是燕国的乐章,而是楚国的歌曲。下句说自己已经看遍了那些充满爱国激情的辞赋,但其中的离骚却是出自楚人之口。两句诗连在一起,既是说自己已完全忘记了燕国的乐章,也是说自己已经完全沉浸在楚辞的爱国主义思想之中了。这一联,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是说他听惯了易水的歌声,看遍了楚辞的辞赋;虚写则是说他虽然身居燕地,但却早已忘却了燕国的乐章,更忘了那慷慨悲壮的易水歌谣。这就深刻地表现了他身虽在燕地,心却始终不忘故国的情感。

诗的第三联“云阁林阴迷别坞,雨拖野色入空城”,是诗人想象中的情景。这两句诗是诗人对上二联的具体化和形象化。他想象自己正在云中阁的林阴小路上徘徊,雨后的野色渐渐漫入古城空荡荡的城楼。这里的“迷”、“拖”、“入”等词语,都是用得十分精妙的。“迷”字写出了林阴小路上的景象,“拖”字写出了野色的流动,“入”字写出了雨后景象的弥漫。这些词语都极其准确地描绘出了诗人眼中所见的景物,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传神。

最后一联“犹思康健颜如玉,饱饭无忧踯躅行”,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一句是对前面三联的具体回应。他想到自己虽然身体尚好,但是却不能像以前那样痛饮痛歌,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自由地行走。于是他就想到要饱食无忧,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一句诗,不仅写出了自己的内心活动,而且写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深厚,意境深远含蓄。它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故国和友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