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三茅曾一到,群仙谓予精神好。
首戴三寸鹿胎冠,骨耸眉棱许学道。
后来奔走向南台,谏议相知颇同调。
改制冠削斑竹皮,并把生绡写容貌。
而今汨没尘土中,欲效南山隐雾豹。
空馀两鬓点吴霜,甚矣无成总昏耄。
今年喜登东皋楼,百尺峥嵘接穷昊。
五更雨气足清凉,十里岚光媚吟眺。
紫金霁雪声萧骚,白石晴云势腾趠。
岂无洪扣钟递鸣,况有练溪月可钓。
侧闻大父人中英,凿沼梯山拟天造。
娇花新移剪锦奇,美石舁来雕玉巧。
珊瑚倒影浸碧波,牺象香浮出清庙。
嗟吾异世虽后生,念子同袍果夙好。
讲明暂假席坐温,归去宁忘国知报。
屡烦设醴环翠轩,折草抽茎结乌帽。
服之不称老奈何,摧颓敢对菱花照。
临岐且赋长短行,鸾凤孙登作清啸。

【注释】

留别江伯仁:作者与江伯仁的赠别之作。江伯仁,生平不详。曾一到,指曾点。

当年三茅:指孔子。三茅山在鲁国。一说指太白山,在长安东北,秦时有神人居之,故号三皇山。一说指华山,山有三峰而得名。一、二句谓当年孔子曾到三茅山,群仙说他精神好。

首戴三寸鹿胎冠(lùtái):指孔子曾戴鹿皮冠。鹿皮冠,以鹿角皮制成的帽。

骨耸眉棱许学道:指孔子曾学道于老子。许学道,即学道。

奔走向南台:指孔子曾南游,如陈蔡受困。南台,古地,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

谏议相知颇同调:指孔子曾为齐国宰相,其门下弟子多贤良方正之士。谏议,指齐大夫晏婴劝谏景公不要听信谗言,使齐君得政。

改制冠削斑竹皮:据《孔子家语》载,孔子曾制礼作乐,制冠,改服制度,削斑竹皮以为冠。

生绡写容貌:写肖像。绡,丝织品。

汨没尘土中:沉没在尘世中。汨,沉没;没,沉没。

欲效南山隐雾豹:南山有隐士,豹隐于此。比喻自己欲隐居。

空馀两鬓点吴霜:谓已白发满头。吴霜,吴国的雪,比喻白发。

无成总昏耄(máng):没有成就总是老态龙钟。昏耄,老昏糊涂。

东皋楼:在洛阳城东,相传晋人王戎常登此楼吟咏。

五更雨气足清凉:指雨后清晨的景色。五更,古代计时法,一夜分五段,每段谓之“更”,五更即半夜至天明。

十里岚光媚吟眺:十里远望的山光明媚而美丽。岚光,山中的云雾。

紫金霁雪声萧骚:用紫金山上的雪霁之声。萧骚,凄清哀怨貌。

白石晴云势腾趠(zhōu): 形容山中白云翻腾的景象。

练溪月可钓:练溪水清澈,月光可用来垂钓。

侧闻大父人中英:听说大父是人间的英才。

凿沼梯山拟天造:传说孔子为了给弟子们讲学,曾挖池沼架木为阶梯,意喻教化之功。

娇花新移剪锦奇:形容花朵艳丽如锦绣一般。娇花,美丽的花朵。

绮玉巧:美玉雕刻精巧。

珊瑚倒影浸碧波:珊瑚在水中的影子映入碧波之中。珊瑚,一种色彩斑斓的玉石。

牺象香浮出清庙:牺牲和大象的香味从清庙中飘出。牺象,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叹吾异世虽后生:感叹我生在不同的时代里。后生,年轻人。

念子同袍果夙好:想念你和我一样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同袍,同僚或朋友。

归去宁忘国知报:回到故乡,不要忘记报恩图国。

屡烦设醴环翠轩:多次麻烦您设宴款待我于翠微阁下。绿,酒名。设醴,设宴。

折草抽茎结乌帽:用野草和嫩茎编成帽子。折草抽茎,取其自然之美。乌帽,古代的帽子,这里指野草编成的帽子。

服之不称老奈何:戴着它觉得不称老。服,戴。之,指帽子。

摧颓敢对菱花照:我不敢面对菱镜中的自己。摧颓,衰老的样子。

临岐且赋长短行:在歧路旁暂且吟咏《长短歌》。临岐,歧路旁。

鸾凤孙登作清啸:鸾凤之子孙登上清幽的山岭放声长啸。鸾凤,传说中的吉祥鸟,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