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暗短垣春,琵琶度隔邻。
促弦知改调,停拨似要人。
得见情应眷,遥听思已亲。
摧藏曲中怨,何事话能真。

【注释】

花暗:指春色已尽,花事将终。短垣:矮墙或短墙。度:通“渡”,通过。促弦:急促地拉弦。停拨:停止拨动琴弦。得见情应眷:能见到她的情意应怜爱。遥听思已亲:远远地听到她思念之情,已感到亲切。摧藏曲中怨:在曲调的深处藏着对丈夫的怨恨。何事话能真:说什么话才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妻王氏的唱和之作。王凝妻善于弹琵琶。此诗当为作者于某年春末夏初,在邻家偶见其妻弹琵琶而作。诗人从琵琶声中,听到了妻的情意及相思之苦。全诗以“见”字领起,用笔轻灵,不落俗套。首句“隔邻”二字,点明了诗人与妻相见的地点及两人关系的特殊。次联紧承前句,描写了妻子弹奏琵琶的情状。“促弦知改调”一句,既写出了妻子弹奏时的神情动作,又写出了琵琶声的变化。后两句则是诗人从侧面感受出来的。妻子弹琵琶,声调哀婉,情意深长,令人心酸,使人动容。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此的感受和体会。“何事话能真?”这是说,有什么话语能够表达出自己此时此地的心情呢?言下之意,只有妻子的琵琶声才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此诗语言平白如话,但感情却十分真挚感人。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泊船,孤帆一点月边烟。

钟山只隔江千尺,风扫钟山入望船。

【译文】

牛渚矶西边长江上的夜晚停船,一叶孤舟点点月光中的烟雾,只隔江千尺远的是钟山,江风吹来钟山仿佛进入了我的眺望范围。

【赏析】

李白的诗想象丰富,意境高远,往往给人一种朦胧空幻的感觉。这首《夜泊牛渚怀古》也是如此,诗人夜泊于牛渚矶(今安徽和县西南),仰望星空,耳听江声,面对江流,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历史上有名的故事──赤壁之战。他想到周瑜指挥三军大败曹军的壮举,想到他的豪放、英勇、才智和不幸的结局,不由得发出“可惜”的感慨。于是,他挥毫写下这首咏史怀古诗。

诗的开头写景。“西江夜泊船”“一叶孤舟”,点明时间、地点、人物。“月边烟”、“一点”,描绘了一幅水天相接、渔舟点点的画面。一个“月”字,把明月写得如此圆、亮、美。一个“烟”字,把江上雾气写得如此浓、密、轻,使整个画面显得朦胧空幻。

接下来写怀古。“只隔江千尺”,是说眼前的牛渚矶与历史上著名的赤壁相隔有千尺之距。这千尺之隔,不仅距离很远,而且隔得很近。诗人站在牛渚矶上,抬头仰望,只见一轮皓月当空,万顷波涛滚滚,那浩渺的长江水直向远方奔流而去,连天接水,一望无际。这时,诗人耳边响起了阵阵江声。他想起了当年赤壁之战的经过:周瑜率领三万人马,同二十万曹军作战。由于东风劲吹,曹操的战船被火攻烧毁了大半,曹军大败而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可是今天,这里依然平静如常,没有战争的痕迹。然而,历史是不会忘记的。它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被冲刷掉,反而会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想到这里,诗人不禁发出了“可惜”的慨叹:“只隔江千尺”的钟山,虽然距离很近,但是,“钟山只隔江千尺”,似乎与历史上的赤壁相距万里之遥。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呵!

最后两句写感慨。“风扫钟山入望船”,“风扫”一词,把江风写得如此猛烈,把钟山写得如此威武雄壮;“入望船”,把江风刮得如此强烈,把钟山看得如此高大,使整首诗笼罩在一种雄浑壮阔的气氛之中。诗人站在船上,面对眼前的景象,不由自主产生了联想:如果当年的三国英雄都在这里相聚的话,一定会像当年赤壁大战时的周瑜、诸葛亮、曹操那样,齐心协力共同抵抗外敌入侵。然而,他们毕竟都是人,都有私欲,所以最终没能战胜敌人,结果只能是悲剧。想到这里,诗人不禁发出了惋惜之情:真是可惜呵!

全诗写景抒情并举,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高远,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享受。《夜泊牛渚怀古》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运用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等手法,把历史遗迹和现实景物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一种意境深远的艺术空间,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艺术表现方式,对后世的山水田园诗派有着很大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