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阴山色晚依微,松映禅房竹映扉。
幽鸟不缘留客语,闲僧方自施经归。
移来片石安茶器,分得孤云补衲衣。
杖屦不嫌频过共,道心久与世相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名为《晚过广福精舍访传上人》。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水阴山色晚依微”
- 这句描述的是傍晚时分,水边和山的颜色都显得有些昏暗,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松映禅房竹映扉”
- 松树的影子映照在禅房的门前,竹子的影子也映照在门前。这里的“映”字用得非常好,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物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 “幽鸟不缘留客语”
- 鸟儿并不因为主人的停留而发出声音,这里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闲僧方自施经归”
- 闲适的僧人正在给和尚念经,准备回家。这里的“施”字意味着传授、教导,体现了佛教徒修行的方式。
- “移来片石安茶器”
- 将一块石头移来安置在茶器的旁边。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动手制作或收集了一些用于泡茶的器具。
- “分得孤云补衲衣”
- 从天边得到的一片云被用来修补僧侣的衣服。这里的“分”字表示得到或者获得,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界元素的互动。
- “杖屦不嫌频过共”
- 即使手持杖棍(古代文人出行常用)脚蹬鞋(古人常穿草鞋),也不嫌弃多次来访。这里的“频”字强调了频繁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这次访问的重视和期待。
- “道心久与世相违”
- 由于长期遵循禅宗教义,作者的内心与世俗的观念有所不同。这里的“违”字表明了内心的独立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画面,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的对话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诗人以山水为背景,通过对松树、竹影、鸟儿等元素的描述,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中蕴含着佛教文化的元素,反映了诗人对于佛法修行的理解与实践。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心灵上的洗涤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