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重阳去不知,今朝始见菊花枝。
莫言篱落秋风老,但得来看未是迟。
注释:
十一月一日始见菊花
草草重阳去不知,今朝始见菊花枝。
莫言篱落秋风老,但得来看未是迟。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公元1082年(宋元丰五年)所作。当时,诗人被贬至黄州,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看到路边的菊花,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咏菊诗。
首句“草草重阳去不知,今朝始见菊花枝”,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怀念之情。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古人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习俗。然而,此时的诗人已无心观赏菊花,只是偶然看到了路边的菊花,才想起重阳佳节的到来。这种情感的转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失落。
二句“莫言篱落秋风老,但得来看未是迟”,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诗人认为,即使是篱落上的菊花也值得一看,因为它已经盛开,无需等待更长时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望。它既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