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随山根,宛转流出迥。
滩声绕县门,孤城数家静。
风土殊可怪,十人五生瘿。
土屋响牛铎,壁满残日影。
行迟欲问宿,连户皆莫肯。
亭长独见留,半榻亦多幸。
呼童此晚炊,粝饭谷带颖。
野蔌不可得,敢望肉与饼。
途行乃至此,俭素当自省。

【译文】

一条河流随着山根蜿蜒流淌,曲折流过县城。

江水声绕着县城的城楼,孤零零的几座小城安静而宁静。

这里风土人情奇特,十个人中就有五个长了瘿病。

土屋中牛铃发出响声,墙壁上布满了残日的影子。

行走缓慢想要找个住处住宿,可连一家客栈都不开门。

只有亭长家的房屋愿意招待,半榻也让我住得舒心。

晚上呼童烧火做饭吃,只有粗粝的饭和带谷壳的豆子。

野菜都买不到,只能望肉和饼来充饥。

在旅途中走到这里,要节省用度不要浪费。

【注释】荆:即荆州。荆山: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汉水入江处。此诗是作者出使荆门时所作。荆门,在今湖北宜都县北。“荆”为地名,“门”为关口。

宛转流出迥:水流曲折流到尽头。

滩声:江水流动发出的声音。滩,水中的沙石。

数家:几户人家。

瘿:指甲状腺肿。

土屋:简陋的茅房。

响牛铎:牛铃叮咚作响。

残日影:夕阳西下的影子。

行迟欲问宿:走慢了想要找个地方投宿。

连户皆莫肯:整个村落的人都不肯开门。

亭长:驿站的负责人,管理驿馆的人。

半榻:一半的床铺。

食:食物。

谷带颖:带壳的米。

俭素:节俭朴素,节约开支。当:应该,应当。省:节省。

【赏析】

此诗是作者出使荆门时所作。荆门在今湖北宜都县北。《史记》有《项羽本纪》:“汉军之败固当如是矣!”《汉书·高帝纪》:“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可见当时项羽正以霸王自命、意气风发之时,不料被刘邦打败,遂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感慨。此诗即是对项羽当年壮志未酬的感叹之作。

开头两句写长江水势。首句点明地点是荆门,次句写河水随山根曲折奔流,最后流入江中。这两句从视觉角度描绘了荆门一带的地貌特征,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于荆山景色的观察和感受。

第三四句写荆门附近一带的自然环境。前句说荆门附近风土奇绝,后句说当地人们多生瘿病,说明这里的环境恶劣,不利于人的生存。

接着五六句描写荆门附近的居民生活状况。这两句写荆门附近居民的生活状况十分艰苦。他们住在没有门板的草房里,白天也没有人敢出来做生意,只有亭长的家中还留有客人,让人感到温暖和亲切。

七到十二句写荆门附近人们的简朴生活和贫苦境遇。诗人通过与当地人的交谈了解到他们生活的艰辛,只好向当地人讨些粗粮和菜蔬充饥。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也反映出他对于贫困生活的同情。

最后两笔写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他虽然已经到达荆门,却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投宿之地。他只能向亭长讨些食物充饥,这让他感到非常难过和无奈。

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荆门自然风光和当地人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痛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