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百种草,无那怨王孙。
迷却郎归路,萋萋不断根。
【注释】
王孙:指游子。百种草:多种花草。无那:没有奈何的意思。萋萋:繁盛的样子。
【赏析】
《春来百种草,无那怨王孙》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写春日思乡之情,以百草喻人,借百草茂盛、芳菲满径来比喻游子思念家乡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深眷恋。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情意绵绵的好诗。
“春来百种草”,起笔突兀,点出时令,为下文抒情作铺垫。这一句中的“百种”二字,极言百花盛开的春天景象。“无那”是无可奈何的意思。“王孙”代指游子,这里指远离家乡在外漂泊的游子。游子思乡,本是很自然的,但春天来了,百花怒放,到处绿草如茵,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游子却无法归去享受这美好的春光,反而更加想念自己的家乡。这种感情在古代诗文中屡见不鲜。
“迷却郎归路”,承上启下,过渡得很自然。这句是说,游子虽然想回家,但因为春天百花盛开,草木葱茏,他找不到一条小路可以回去。这里的“迷”字写出了游子的迷茫与无奈。
“萋萋不断根”,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萋萋,形容草木茂盛;断根,指游子不能归。这句的意思是说,春天的花草繁盛得就像一根根小草长在了一起,而游子却不能像小草一样回归故里。这一句既是对前面两句的总结,也是对最后一句的铺垫。它既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也表现了他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