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载天星堕绿苔,千寻忽作铁崔嵬。
风沙道上人谁识,曾见天台雁荡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以及相关手法。本题要求学生注意诗句中的“载”“堕”“崔嵬”“风沙”等关键字语的赏析,同时还要理解诗人的情感。
(1)
何载天星堕绿苔:何年何月何时何地,天上的星星坠落在绿色的苔藓之上。
“载”是“何时”,即不知道是哪一年或哪一天。
(2)
千寻忽作铁崔嵬:忽然间,山峦变成了铁铸般高耸而险峻的山峰。
“千寻”指极高,极陡;“作”是变成的意思。“崔嵬”是形容词,形容山高耸的样子。
(3)
风沙道上人谁识,曾见天台雁荡来:在黄沙漫漫的大道上,有谁能认出它呢?曾经看到过天台、雁荡的奇峰异石。
(4)
赏析:诗的首联写山石坠落的情景。从字面上看,是写天星坠地,但细加品味,又觉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天星坠落。诗人把天上的星宿想象成一种神石,它们因某种原因坠落在大地之上,成为地面上的奇山怪石。这样写不仅增加了诗句的神秘色彩,而且使山石更加神奇、奇特了。颔联写山石突兀峥嵘的形态。这两句中用了一个“忽”字,突出了山石的突兀。“崔嵬”是形容山高而陡峭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山石的形态。颈联写山路崎岖艰险,行人稀少,无人能辨识出这山石的非凡。尾联写诗人曾在天台、雁荡一带见过许多奇峰异石。
【答案】
示例:独石
(一)
何载天星堕绿苔,千寻忽作铁崔嵬。
(二)
风沙道上人谁识,曾见天台雁荡来。
译文:
(一)
不知何年的什么时候,天上的星星坠落在绿苔之上,突然之间山峦变成了铁铸般高耸而险峻的山峰。
(二)
在黄沙漫漫的大道上,有谁能认得出它呢?曾经看见过天台雁荡的奇峰异石。
赏析:
(一)
首联写山石坠落的情景。诗人把天上的星宿想象成一种神石,它们因某种原因坠落在大地之上,成为地面上的奇山怪石。这样写不仅增加了诗句的神秘色彩,而且使山石更加神奇、奇特了。
(二)
颔联写山石突兀峥嵘的形态。这两句中用了一个“忽”字,突出了山石的突兀。“崔嵬”是形容山高而陡峭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山石的形态。
(三)
颈联写山路崎岖艰险,行人稀少,无人能辨识出这山石的非凡。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登山时所见的景象,表达了对这种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四)
尾联写诗人曾在天台、雁荡一带见过许多奇峰异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