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年高鹤发垂,乡书无雁到家迟。
初过寒食一百六,一日思亲十二时。

【注释】

入安南 指作者入仕安南。官事未了,故不作诗。奉呈:进献。贡父尚书:指李邕。李邕曾任中书舍人、礼部尚书、北海太守、徐州刺史等职,是唐中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世子:即李峤的儿子李峤。诸大夫:指王之涣等人。

【赏析】

《清明日有感》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此诗写于作者任县尉时赴安南途中,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全诗以“寒食”二字为线索贯穿全篇,从“慈母年高鹤发垂”到“一日思亲十二时”,将母亲的音容笑貌刻画得栩栩如生;从“乡书无雁到家迟”到“初过寒食一百六”,又从“一日思亲十二时”到“寒食一百六”,则将诗人对母亲日夜思念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联两句,写离家时的心情。“慈母年高鹤发垂”,点出自己离家的原因——慈母年老体衰,而自己却远离家乡。这里,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一只离群的孤雁,突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凄凉。颔联两句,写自己在外地的生活状况。“乡书无雁到家迟”,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雁”既指书信,也暗指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初过寒食一百六”,描绘了自己在异乡度过寒食节的情景。这两句话,既表现了诗人在外漂泊的艰辛岁月,也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助。

颈联两句,写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一日思亲十二时”,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深深思念。这里的“时”指时间,表示时间的流逝;“一”表示数量,强调思念的频率。诗人用数字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使诗句更加生动感人。尾联两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母亲无尽的思念之情。“寒食一百六”,再次强调了自己在外的艰辛岁月;“一日思亲十二时”,则更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深深思念。这里的“时”仍然表示时间,但在这里,它已经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而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这种情感的外化,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这首诗以“寒食”为线索贯穿全篇,通过描写诗人在异地生活的艰辛和对母亲的深切思念,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无尽的爱意和敬意。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诗歌技巧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