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风吹白波,江树摇绿烟。行人望潮水,心与沧溟连。
榑桑东来三万里,晓看浴日重渊底。乃知碧海与天通,只隔银河一丝水。
美人住在东海头,身轻嫁与千户侯。频年转粟直沽口,樯头夜夜望牵牛。
【注释】
潮:指海潮。沧溟:大海,这里泛指东海。榑桑:一种大树名。《汉书·地理志》注引应劭曰:“榑桑,木名也。其大如车毂,皮有青赤白黑四色。”东来:指从东方飘来的树梢。三万里:极言其远。碧海:指海水。千户侯:汉代官名,指地方豪强。牵牛:织女星的别名。织女,古神话中的女神名,在银河之东。
【译文】
夜风吹动江面上的白波,江边的树林在微风中摇曳出一团团绿烟。行人遥望潮水涨涌,他的心情与浩渺无边的沧海连为一体。
这棵高大的榑桑树从东方飘荡而来,生长着三千里的根须,早晨看那太阳浴照在重渊底。才知道啊,碧波万顷的海水同蓝天连接,只是隔着一条条银河而已。
美人住在东海之上,轻快地嫁给了当地一位千户侯家。多年来她经常将粮食贩运到沽口,晚上在船头上望着牵牛星思念亲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兼怀人的诗作。首二句描绘潮起潮落的壮丽景象;第三、四句以榑桑比喻征人,以千户侯比喻佳婿,写出了征人思乡的愁绪,以及佳人盼望丈夫早归的情意;最后两句则写美人倚窗远眺,心随牵牛星而南飞,表达了对远人无尽的思念之情。全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
此诗描写海边日出的奇丽景色,抒发诗人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无限怀念。全诗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把海上日出的壮观和海上日落的奇丽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诗歌既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又充满了浓郁的感情色彩。
诗的前两句写潮水起落,后两句写榑桑长势和候鸟归巢。前二句写潮水涨落,是实写。第三、四句写榑桑树长势和候鸟归巢是虚写。“乃知”,意思是“我终于知道”,“只隔”,意思是“只相隔一线”。这两句是说:原来碧波万顷的大海同蓝天连接在一起,不过只是隔着一条条银带般的银河罢了!诗人运用想象和夸张的艺术手法,把大海和蓝天比作两个境界高绝的境界,把银河比作银河系上的一道细线,从而形象地表现了海洋浩瀚无际、天幕辽阔无垠的特点。这种写法既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又显得新奇有趣,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诗的后四句写海鸟的飞翔。“美人”即“织女”,“身轻”即“体轻”,“嫁与千户侯”,即“嫁给千户之侯”,都是说海鸟的轻盈可爱。这三句是虚写。“频频”,意思是“常常”。这一句是说:海鸟常常带着沉重的货物到沽口去,晚上在船上望着牵牛星思念亲人。诗人用“海鸟”比喻“美人”,用“海鸟”的“频繁往来”比喻“美人”的“思念亲人”,生动地表现了“美人”对“亲人”的深情厚意,使诗歌更加感人。
这首诗写得非常巧妙:它没有直接描绘海边日出的奇丽景色,也没有直接抒情怀人之情,而是通过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把海边日出的奇丽景色和海上日落的奇丽景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诗歌既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又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海鸟、大海、银河等自然界的事物都赋予人的动作和感情,使得诗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