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托冲隐,秋山楼观深。
矧兹及霜晨,遐瞩沈氛阴。
翠巘含白云,丹枫映青林。
灵溪鸣石溜,野屋负层岑。
趋喧事多违,即旷恒惬心。
何哉芳月宴,而我阻幽寻。

【题解】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此诗是杜甫晚年隐居成都草堂时写的,描绘了一幅幽静清寂的秋山图,表达了他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注释】

之子:你的儿子;托冲隐:寄托于隐居。

深:深远。

矧(shěn):况且。兹:这。及:遇到。霜晨:清晨霜降的时候。遐瞩(xiázhǔ)沈氛阴:远眺、俯瞰。氛:烟雾、云雾。

翠巘(yǎn yǎn):青翠的山峰。含:蕴藏、饱含。

丹枫:红枫。映:照耀。青林:青色的树林。

灵溪:清澈见底的溪水。石溜:溪边石头上流下来的水流。野屋:农家小屋。负:倚靠。层岑:重叠的山峦。

趋喧事多违,即旷恒惬心:追求热闹的事太多,就感到孤独、闲适,心情舒畅。

何哉:为什么。芳月宴:美好的月光下。阻幽寻:妨碍了幽雅的寻访。

【赏析】

这是杜甫晚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诗中描绘了秋日里的自然景色和自己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首联“之子托冲隐,秋山楼观深。”起句开门见山,点出诗人以隐逸自命的身份,接着描写秋天山景的幽深。

颔联“矧兹及霜晨,遐瞩沈氛阴。”承接前句,进一步描写诗人在霜天清晨远眺的景象。此时雾气弥漫,视线不清,但诗人并未因此感到困扰,反而觉得这样的天气更增添了山林的神秘与美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颈联“翠巘含白云,丹枫映青林。”这两句是对前两句的回应,进一步描绘了秋山的美景。翠绿的山峰上覆盖着洁白的云朵,红色的枫叶映照在青翠的树林之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尾联“灵溪鸣石溜,野屋负层岑。”这两句是全诗的收尾,诗人继续描绘了自然景色中的溪流与山间建筑。清澈的溪水在石头上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而那些依山而建的小屋则显得古朴而宁静。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同时,诗人也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寂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