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山多胜概,此地一丛林。
石路循清涧,茅堂枕碧岑。
野狐来听法,游衲问安心。
虎树高千尺,师宁不嗣音。
诗的原文:
九山多胜概,此地一丛林。石路循清涧,茅堂枕碧岑。野狐来听法,游衲问安心。虎树高千尺,师宁不嗣音。
诗句翻译:
九座山峰风景壮丽,此地如同世外桃源。石径蜿蜒沿着清澈的溪流,茅草屋旁绿意盎然。野狐狸来聆听佛法,修行者询问如何安顿心绪。千年古树高耸直入云霄,师父您是否传授了真言?
关键词注释:
- 九山:这里指代诗人所居住的地方,有九座美丽的山峰环绕。
- 胜概:形容景色优美,引人入胜。
- 丛林:指密集的树木组成的森林,此处形容自然环境之美。
- 石路:沿着山势开辟的石头道路。
- 清涧:清澈的山涧水。
- 茅堂:简陋的茅草屋子,常指僧人的居所。
- 碧岑:翠绿的山峦。
- 野狐:山林中的野兽。
- 游衲:行走在世间的僧侣们。
- 虎树:高大挺拔的古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眼中的山水之美和修行之境。首句“九山多胜概”开篇即点明了所在之地的自然风光,用“胜概”二字概括了九山的美丽和壮观。第二句“此地一丛林”进一步突出了这片山林的独特之处,仿佛是一片独立的天地,与世隔绝。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描述石径、清涧、茅堂等元素,构建出一个宁静而和谐的自然景象。特别是“野狐来听法”一句,不仅写出了自然景观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处,也反映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追求。最后两句“虎树高千尺,师宁不嗣音”则通过对古树的描述以及对其是否能传授真言的疑问,展现了修行者对于真理探索的执着和对于传承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又体现了其深厚的佛学修养和内心的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