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华摇落江头树,客子漂流海上萍。
尽染缁衣无复素,空留白眼为谁青。
对床便可供高卧,把酒何妨吊独醒。
太息此心徒炯炯,奈何余发已星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题目为《同善之仲实无逸游饮夜归分韵得星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岁华摇落江头树,客子漂流海上萍。
岁月流逝,树叶飘落,江边的树木已经变得光秃秃的。诗人自己如同漂泊的浮萍,在海上漂泊不定。这里的“岁华”、“江头树”和“客子”都是关键词,分别代表时间的流逝、地理位置以及诗人自己的状态。
尽染缁衣无复素,空留白眼为谁青。
僧人身着的缁袍已经被染上了各种颜色,失去了原有的素净。但诗人仍然保持着一颗清澈明亮的心,不为任何世俗之物所迷惑。这里的“缁衣”、“素”和“白眼”都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
对床便可供高卧,把酒何妨吊独醒。
如果能够和同善之人一起品茶聊天,那么可以高枕无忧地休息;即使一个人饮酒作乐,也不妨借此来反思自己的人生。这里的“对床”、“高卧”和“独醒”都是描述诗人与朋友相聚或独自生活的状态。
太息此心徒炯炯,奈何余发已星星。
我叹息我的心意如此明亮而坚定,然而却无法改变年老的现实。这里的“太息”、“炯炯”和“星星”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赏析:
这首七言诗描绘了诗人在漂泊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感受。首联写岁月流逝、自然变化,引出诗人自身的处境;颔联以僧人的衣着为例,表达出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自我内心坚守的自信;颈联通过与友人相聚或独自饮酒的场景,反映出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和思考;尾联则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年华易逝的无奈。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又体现了他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