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愁仲夏多溽暑,更逢今岁少南风。
身无台榭可独处,眼到山川便不同。
直从月令高明处,参透中庸问学功。
虚静若能超物外,炎凉何必介胸中。

居高明

每愁仲夏多溽暑,更逢今岁少南风。

身无台榭可独处,眼到山川便不同。

直从月令高明处,参透中庸问学功。

虚静若能超物外,炎凉何必介胸中。

注释:

  1. 高:指高处。
  2. 每:常常。
  3. 仲夏:夏季的中间时节,大约是农历五月。
  4. 多溽暑:多湿热的夏天。
  5. 少南风:少南方的风气,也就是夏天的风气。
  6. 台榭:台和榭,都是古代供帝王、贵族休息娱乐的楼台建筑。
  7. 眼到山川便不同:眼睛所及之处,山河大地都显得不同。
  8. 高明:明亮的地方,这里比喻月令。
  9. 月令:古代以月相变化来指示季节,如“春分至立夏为清明”等,这里指月亮的运行轨迹。
  10. 直从:一直。
  11. 参透:完全理解、领悟。
  12. 问学功:学问上的功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炎热夏季的感受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思考。首句表达了诗人对夏季湿热天气的担忧,第二句则反映了诗人因缺少可供独自欣赏美景的地方而感到的遗憾。第三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因环境的限制而产生的孤独感。第四句则是对自然的赞美,诗人看到了山川的不同之处,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第五句则转向了对哲学的思考,诗人通过观察月亮的运行轨迹,领悟到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最后两句则是对前文的总结,诗人认为只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超脱,就可以超越外界的变化,不必过于在意世俗的冷暖。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