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能令朱夏寒,少曾见日上三竿。
风吹沧海俄然立,水泻银河透底乾。
谁办好心来拯溺,姑留老眼去观澜。
蛙声只在墙根草,却怪泥龙不久蟠。

诗句释义:

  1. 积雨能令朱夏寒,少曾见日上三竿:这一句描述了连绵的雨水使得炎热的夏天也变得寒冷。”朱夏”指的是赤色的夏天,暗示高温酷暑。”少曾见日上三竿”则表示很少见到太阳升上三丈高的情况,意味着长时间不见阳光。
  2. 风吹沧海俄然立,水泻银河透底乾: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风雨的力量。”风吹沧海”比喻巨大的风力能够使海洋波涛汹涌。”银河透底乾”形容雨水如同银河般倾泻而下,最终使得河流干涸。
  3. 谁办好心来拯溺,姑留老眼去观澜:这里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救世主的渴望。”谁办”是疑问词,表示希望有人能够出手相救。”好心”是指有同情心的人或事。”拯溺”是指拯救溺水者。”观澜”则是站在岸边观察波澜,这里比喻冷静地观察局势。
  4. 蛙声只在墙根草,却怪泥龙不久蟠:这句诗描绘了青蛙在草丛中发出声音的情景,而诗人则感到惊讶和不解,原因是他认为泥龙(指水中的龙)应该更持久地存在。”蛙声”指的是青蛙的叫声。”泥龙”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水生生物或水中的生物。”蟠”是指盘踞、盘绕。

译文与注释:

苦雨,久雨如苦刑。

  1. 积雨能令朱夏寒,少曾见日上三竿:连绵不断的雨水使得炎炎夏日也变得寒冷。我很少看到太阳升起到三丈高。
  2. 风吹沧海俄然立,水泻银河透底乾:猛烈的风雨让大海波涛汹涌,大雨倾泄像银河一样流遍大地直到河流完全干枯。
  3. 谁办好心来拯溺,姑留老眼去观澜:希望有人能伸出援手救我于水火之中,而我则站在一旁观望风云变化。
  4. 蛙声只在墙根草,却怪泥龙不久蟠:青蛙的叫声只能在墙角的草根中听到,我却奇怪那泥龙不会长久盘踞在那。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苦雨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时局的担忧。诗人通过夸张和反问的手法,展现了自己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诗中的“泥龙”象征着那些无法改变现状的势力或人物,而“蛙声”则是对这种无力感的讽刺和对比。整体上,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