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笑学官如兔丝,谁能千里远寻师。
归田便觉知机早,舂市应嫌见事迟。
纵欲着鞭何所往,奚须按剑复相疑。
世人多享容容福,白璧从来不可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次郑前山丝字韵》。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人笑学官如兔丝,谁能千里远寻师。
译文:人们笑谈学官如同细长的兔子丝线,谁能在千里之外去寻找真正的老师呢?
注释:学官,指古代的学校教师或官员。兔丝,比喻细小、易断的丝线。这里用来形容学官的地位低微,无法真正指导学生。
归田便觉知机早,舂市应嫌见事迟。
译文:回到乡村就觉得自己对时务的认识已经足够成熟,在集市上却会觉得处理事情过于迟缓。
注释:归田,回到乡下。知机,了解时务。舂市,指市场上的交易活动。这里的“见事迟”表示在处理事务时显得不够果断。
纵欲着鞭何所往,奚须按剑复相疑。
译文:即使想要骑马出行,也不需要拿着鞭子去追求什么方向,何必拿着剑再去怀疑别人呢?
注释:着鞭,拿着鞭子。奚须,何必。按剑,拿着剑。这里用来形容不必要的猜疑和行动。
世人多享容容福,白璧从来不可为。
译文:很多人享受着表面的繁荣和福气,但真正的美德和才能却难以得到认可。
注释:容容,形容外表的繁荣和和谐。白璧,比喻纯洁美好的品德或才能。这里指出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即有些人虽然拥有良好的外在条件,但却缺乏内在的美德和才华。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对比学官和真正的老师以及普通人和真正的有德之人的行为,揭露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问题。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名利的淡泊和对于真正知识的追求,同时也批评了社会上的浮躁和虚伪。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