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草华清妙入神,涪翁以后更无人。
捧心终是西施好,里妇何缘辄效颦。

【注】

临:临摹,模仿。山谷:指王右军书《兰亭序》。帖不似:不像张芝的草书。曾草华清妙入神:曾草华亭的草书,奇妙绝伦,达到神妙的境界。涪翁:指王羲之(字逸少)。涪翁以后:指晋代书法家索靖(字道安)和王羲之。更无人:没有比得上的人了。里妇何缘辄效颦:里巷妇女怎么就学人皱眉呢?效颦:原意是效法前人的容貌。比喻盲目模仿别人的动作或神情。

赏析:

此诗首句用“临”字,表明诗人在创作时是在认真临摹王羲之的书法,并以此自诩;次句则以“曾”字,表明作者对王羲之书法的崇拜与景仰,其书法之妙,已达到了极点,令人叹为观止。第三、四两句则是诗人对后辈书法家索靖的评论,他认为索靖虽然也是书法大家,但与王羲之相比,还是稍逊一筹。而最后一句更是直接指出了后人学习书法的弊病,即“里妇何缘辄效颦”,意思是说,后学们不应该盲目地效仿他人,而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否则只会成为他人的笑柄。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话,但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它不仅是一首赞美王羲之书法的诗歌,更是一部揭示书法艺术真谛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