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性不闻,学者失其义。
上中下为三,善与恶为二。
邹洛异而同,韩扬同而异。
不指理不明,不兼气不备。
理无智无愚,气有驳有粹。
本体在涵养,工夫由克治。
立义以居敬,存诚以去伪。
曾思两卷书,学问千古事。
性外无馀天,斋中有乐地。
【注释】
性斋二首:陆九渊作的一首七言诗,题下注“为分湖陆提举作”,故名。分湖:即分宁(今江西修水县),是陆九渊任知县时所辖之地。
孔门:指孔子。
学者:指读书的人。
上中下:指儒家的三纲五常。
邹洛:指邹阳和洛阳人。
韩扬:指孟子和扬雄。
不指理不明:指没有道理讲不清。
不兼气不备:指不充实道理不能完备。
理无智无愚:指天理不分有智和无智的人。
气有驳有粹:指气质有纯有驳。
本体在涵养:修养工夫在涵养。
工夫由克治:修养工夫在克服私欲。
立义以居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要谨慎。
存诚以去伪:保持真诚可以去除虚伪。
曾思两卷书:思考过《论语》和《孟子》两卷书。
两卷书:指《论语》和《孟子》。
性外无馀天:人的本性是没有多余的天的。
余天:指天之骄子。
斋中有乐地:在斋戒中可以找到乐趣。
【赏析】
陆九渊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他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等观点,其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首诗是他为分宁知县陆提举所作,表达了他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对儒家经典的重视,以及他在道德修养方面的努力。全诗共四联八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他对人性、道德修养的看法。
他批评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人对儒家经典的忽视,认为这些人忘记了儒家的教诲,忘记了自己的本质,陷入了功利主义的思想。其次,他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追求真理、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外界的限制。再次,他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主张人们应该通过克制私欲、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最后,他认为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人们需要不断地反省、思考和实践,才能真正达到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人性、道德修养等问题的探讨,展现了陆九渊独特的哲学思想和人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