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青有何好,婆娑岁寒姿。
每爱渊明句,独树乃为奇。
朝阳紫翠交,夕月光陆离。
幽怀聊所寄,宴生辄移时。
陶写得真性,丝竹亦何为。
欢趣不自觉,况令儿辈知。
怡颜亭曹若晦子无易为奉亲作
冬青有何好,婆娑岁寒姿。
每爱渊明句,独树乃为奇。
朝阳紫翠交,夕月光陆离。
幽怀聊所寄,宴生辄移时。
陶写得真性,丝竹亦何为。
欢趣不自觉,况令儿辈知。
注释:
怡颜亭:即怡颜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曹若晦(1607-1682),字子无,号东篱,清代诗人。子无易(1654-1703),字子高,号东篱,清代诗人。奉亲:侍奉父母。陶写:陶冶性情。真性:真情实感。丝竹:指乐器,此处泛指音乐。欢趣:欢乐情趣。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曹若晦和子无易在怡颜亭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怡颜亭的美景和两位诗人在此游览的情景。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将怡颜亭的景色和两位诗人的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怡颜亭之中。
首联“冬青有何好,婆娑岁寒姿。”表达了诗人对冬青的喜爱之情。冬青在寒冷的冬季依然挺拔生长,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与诗人对坚韧的品质的追求相吻合。
颔联“每爱渊明句,独树乃为奇。”诗人对陶渊明的诗歌情有独钟,认为陶渊明的诗歌才情横溢,独具一格。这里,诗人用“独树”比喻陶渊明的才华,突出其与众不同的特点。
颈联“朝阳紫翠交,夕月光陆离。”描绘了怡颜亭周边的自然风光。朝阳映照下,紫翠交相辉映;夕阳西下时,月光洒满大地,景色迷人。这里的“紫翠交”、“月陆离”分别形容色彩斑斓和光影交错的景象,展现了怡颜亭的美丽景色。
尾联“陶写得真性,丝竹亦何为。”诗人感慨陶渊明的诗歌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而其他的音乐作品则显得苍白无力。这里的“真性”强调了诗歌的真实性和深刻性,而“丝竹”则是指音乐作品。诗人认为音乐作品无法与诗歌相提并论,因为诗歌更能触动人心、传达真实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怡颜亭美景的描绘以及对陶渊明诗歌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艺术才能的热爱与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其他音乐作品的不屑一顾,突显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