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南风盛,秋意虽未多。
长养会有极,摇落将如何。
高槐鸣衰蝉,况乃蒲与荷。
一老坐太息,群儿笑且歌。
笑歌恐未终,岁月已蹉跎。

【注释】

六月:指夏季,农历五月。南风:南方的和暖之风。

衰蝉:即知了,秋天鸣叫。况乃:何况。蒲:水草名。荷:莲花。一老:指诗人自己。坐:因为。太息:叹气。笑歌:欢乐歌唱。蹉跎:时间过去很快。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在盛夏时节所作七律《夏日南亭怀辛大》组诗中的第一首。此诗以写景抒情为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辛渐年老体衰、时光流逝的感慨。全诗四联,首联点题并总领全篇,颔联写物候变化,抒写作者之思;颈联用对比手法,抒发对友人岁月不饶人的哀怨;尾联抒发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有感”是说有所感触而写成。这首诗写于盛夏,诗人看到南风吹过,树叶飘落,想到夏天已经过去了一半,不由生出许多感想。

首联“六月”句点出季节。盛夏季节,南风和煦,暑气逼人,但人们并不感到十分炎热。“秋意”二句写时令。虽然盛夏已过半,但天气依然炎热,秋天的来临也还为时尚早。这两句诗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有它自身的规律,不可违拗。

颔联“长养”句承上启下,写物候变化。“长养”指植物的生长过程。物候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不能违反自然规律。“摇落”二句写物候变化的结果,是秋天的来临。“摇落”指草木凋零,落叶纷飞。“如何”二句写物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感受。秋风萧瑟,万物凋零,使人感到凄凉,因此要发悲叹。“高槐”、“蒲”、“荷”三句都是具体的事物。“一老”,指诗人。他感叹岁月流逝,衰老已至。

颈联“高槐”句写物候变化给作者的感受。“高槐”是指高大的槐树,古人常在夏秋之际,登高远望,欣赏美丽的景色,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然而如今,槐树已高过了屋檐,那树上的蝉声却越来越响,这不禁使作者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况乃”两句则是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蒲”和“荷”都是水生植物,它们随着水波荡漾而生长。当秋风到来时,它们的叶子纷纷飘落到地上,一片狼藉,这是大自然的无情。“一老”二句则进一步写自己的感慨。由于年纪越来越大,所以只能叹息;而年轻一代则可以欢快地唱歌。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然而这种欢乐是短暂的,转眼间就过去了,而作者自己却已经到了垂暮之年。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啊!

尾联紧承上文,抒发感慨之情。“笑歌”二句是说年轻一代欢歌笑语的景象。他们无忧无虑地唱着歌儿,玩得非常开心。然而这欢笑和歌声只是一时的,很快就过去了。“岁月已蹉跎”一句是说时光飞逝,转眼之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了。这是多么值得悲哀啊!

此诗通过写景抒发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辛渐年老体衰、时光流逝的哀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