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风荡天荒,孤山卧秋草。
君家孤山下,不厌孤山好。
昔我山中房,识君师侍傍。
白发映蕉水,妙语回羲皇。
闻君又绝粒,默默宴华室。
道毕合神风,回车朝帝一。
制魔诚所难,有身良可叹。
层阴翳太景,平陆翻狂澜。
忆君出门去,相看泪如雨。
始欣天道还,逸驾倏飘举。
有诗君莫吟,有酒君莫斟。
神交动恍惚,尚想闻空音。
我歌山日落,松声起寥廓。
魂兮其有知,为我来冥漠。
幽室苦夜长,思君念春阳。
春阳难复见,短歌不成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题为《吊崔云山》。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首句:“埃风荡天荒,孤山卧秋草。” 这句话描述了荒凉的天空和孤山的景象。“埃风”指尘土飞扬,暗示着战争或战乱的背景。“荡天荒”形容大地被尘埃覆盖,给人一种荒芜的感觉。“孤山卧秋草”则表达了孤独与凄凉。

  2. 次句:“君家孤山下,不厌孤山好。” 这里提到了崔云山的居所,即他的家乡在孤山下,但他并不嫌弃那里。这显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3. 第三句:“昔我山中房,识君师侍傍。” 回忆了与崔云山一起在山中的住所,那时他是自己的老师。这里的“识君”表示认出或认识,“侍傍”意味着陪伴或教导。

  4. 第四句:“白发映蕉水,妙语回羲皇。” 描述了自己因年老而发白,但仍然保持着年轻时的智慧和才华。“妙语回羲皇”可能指的是他的言论如同古代圣贤一般,充满了智慧。

  5. 第五句:“闻君又绝粒,默默宴华室。” 得知崔云山因为某种原因断绝饮食,只能在华丽的室内默默饮酒。这里的“绝粒”意味着断食或节食,而“宴华室”则描绘了一种豪华的生活状态。

  6. 第六句:“道毕合神风,回车朝帝一。” 这里可能是在描述一种仪式或祭祀的场景,“道毕”可能是指仪式结束,“合神风”可能是一种神秘的仪式动作,而“回车朝帝一”则表明了某种归顺或臣服的行为。

  7. 第七至第十句:这些诗句反映了崔云山的境遇和他与作者的关系。如“制魔诚所难”,表达了面对困难时的无奈。“有身良可叹”,则透露出对自己生命的感慨。“层阴翳太景,平陆翻狂澜”描绘了自然的变幻莫测和人生的起伏不定。“忆君出门去,相看泪如雨”则是对离别的深切思念。

  8. 第十一句:“始欣天道还,逸驾倏飘举。” 表达了对自然回归规律的欣慰,同时“逸驾倏飘举”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状态。

  9. 第十二句:“有诗君莫吟,有酒君莫斟。” 这里可能是在劝诫或提醒崔云山不要过于沉溺于诗歌和美酒之中,可能有某种警示或担忧。

  10. 第十三至第十五句:描述了与崔云山的神交和心灵的相通,以及他对春天的美好记忆。“神交动恍惚”表达了与崔云山精神上的交流和默契。“尚想闻空音”则表达了对彼此心灵对话的渴望和对声音之美的追念。

  11. 第十六句:“我歌山日落,松声起寥廓。” 这里的“歌”可能指的是吟咏或歌唱,“山日落”则描绘了日落时分的自然美景。“松声起寥廓”则传达了一种空旷寂静的感觉。

  12. 第十七句:“魂兮其有知,为我来冥漠。” 这里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哲学上的思考,即灵魂的感知和存在,以及对这种感知的珍视。“冥漠”可能指的是深远或朦胧的境地。

  13. 末两句:“幽室苦夜长,思君念春阳。” 描述了在幽静的房间里度过漫长的夜晚,思念崔云山和春天温暖的阳光。这里的“苦夜长”表达了孤独和寂寞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崔云山的形象和他与作者之间的深厚情谊。通过对崔云山生活环境、心理状态以及两人之间精神联系的描写,展现了崔云山的人格魅力和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和哲理思考,使整首诗既有情感的真挚流露,又有哲理的深刻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