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居城南村,幽情意所适。
室庐颇虚敞,结构自畴昔。
倒桧护周垣,修竹荫奇石。
涓涓井泉清,霭霭檐云白。
去郭二三里,迥与嚣尘隔。
于兹载寝兴,朝暮靡所迫。
读书南窗下,奉食老亲侧。
褰裾戏童稚,煮茗待宾客。
身闲贫亦佳,机忘心已寂。
旋种园中蔬,春叶庶堪摘。
时危幸安处,生理宁复识。
虽非旷达夫,玩世聊自得。

迁居

【注释】

迁:迁移,搬家

城南村:指作者的家所在的村庄。

幽情:幽雅的情怀。意所适:指心之所向,合乎心意的地方。

室庐:房屋。颇:很。虚敞:宽敞开阔。自畴昔:从以前开始。

倒桧:斜长在墙上的松树。周垣:围墙。修竹:高高的竹子。荫:遮蔽。奇石:奇形怪状的石头。涓涓:细细的水流声。

去郭(gòu):离开城郭,离开闹市。二三里:大约两、三里路。迥(jiǒng)与嚣尘隔:远远地隔绝在喧闹和尘土之外。

于兹:在这里。寝兴:早晚起床后的起居活动。靡(wú)所迫:没有拘束。

读书南窗下:在南面的窗户下读书。南窗是朝南开的窗户。奉食:侍奉父母吃饭。老亲:父母。

褰(qiān)裾(jū):提起衣襟。戏童稚:与小孩子们玩耍。

煮茗:烧水沏茶。宾客:来访的朋友。

身闲:身体闲逸。贫亦佳:贫穷也很好。机忘:忘记了世俗的机巧(权谋)。

时危:国家有危险的时候。幸安处:幸运地安处于安全之地。

生理:家庭生计,生活。宁复识:又怎么能知道?

虽非旷达夫:虽然不是旷达的人。旷达:心胸开阔,不拘小节。

玩世:看破世事。聊自得:姑且自我欣赏。

【译文】

搬家了

【注释】

迁:迁移,搬家

城南村:指作者的家所在的村庄。

幽情:幽雅的情怀。意所适:指心之所向,合乎心意的地方。

室庐:房屋。颇:很。虚敞:宽敞开阔。自畴昔:从以前开始。

倒桧:斜长在墙上的松树。周垣:围墙。修竹:高高的竹子。荫:遮蔽。奇石:奇形怪状的石头。涓涓:细细的水流声。

去郭:离开城郭,离开闹市。二三里:大约两、三里路。迥与嚣尘隔:远远地隔绝在喧闹和尘土之外。

于兹:在这里。寝兴:早晚起床后的起居活动。靡所迫:没有拘束。

读书南窗下:在南面的窗户下读书。南窗是朝南开的窗户。奉食:侍奉父母吃饭。老亲:父母。

起裾(jū):提起衣襟。戏童稚:与小孩子们玩耍。

煮茗:烧水沏茶。宾客:来访的朋友。

身闲:身体闲逸。贫亦佳:贫穷也很好。机忘:忘记了世俗的机巧(权谋)。

时危:国家有危险的时候。幸安处:幸运地安处于安全之地。

生理:家庭生计,生活。宁复识:又怎么能知道?

虽非旷达夫:虽然不是旷达的人。旷达:心胸开阔,不拘小节。

玩世:看破世事。聊自得:姑且自我欣赏。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前四句写搬迁之喜,后六句抒迁居之乐。全诗语言平易通俗,意境清幽恬淡,风格自然朴素,颇有陶渊明田园诗风。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迁居于城南村,心情极为舒畅愉快的情景。首联“迁居城南村,幽情意所适。”交代了迁居的原因和目的,即远离尘世的纷扰,寻求心灵的栖息地。“意所适”表明诗人选择此地是因为这里的环境与自己心境最为相合,能让自己得到真正的休息和宁静。

颔联“室庐颇虚敞,结构自畴昔。”进一步描绘了新居的环境和布局,表达了诗人对新居的喜爱之情。这里“空阔”二字,既写出了新居宽敞的特点,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宽广无垠。“自畴昔”则暗示了新居的环境与过去相比有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让诗人感到非常满意和欣慰。

颈联“倒桧护周垣,修竹荫奇石。”继续描绘了新居周围的风景,进一步丰富了画面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这里不仅描绘了新居周围的自然景观,还通过“倒桧”、“修竹”、“奇石”等词语,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诗人的喜悦之情。

尾联“去郭二三里,迥与嚣尘隔。”“去郭二三里,迥与嚣尘隔”,描述了诗人居住的新居离城郭较远,可以远离喧嚣和尘世的纷扰,从而获得心灵的宁静和放松。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新居环境的满意,还体现了他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城市污染的担忧和反思,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这首诗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意味。诗人通过对新居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世俗所困扰,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和价值。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