嶰溪有美竹,挺挺霜雪中。
何人断两节,制为十二筒。
宫商自相应,凤鸟鸣雌雄。
一鸣垂衣裳,再鸣致时雍。
从此去不返,治道竟少隆。
鄙哉叔孙氏,绵蕝变王风。
寥寥数千载,伊谁启冥蒙。
后皇如有作,声教垂无穷。

诗句如下:

嶰溪有美竹,挺挺霜雪中。何人断两节,制为十二筒。

宫商自相应,凤鸟鸣雌雄。一鸣垂衣裳,再鸣致时雍。

从此去不返,治道竟少隆。鄙哉叔孙氏,绵蕝变王风。

寥寥数千载,伊谁启冥蒙。后皇如有作,声教垂无穷。

接下来是该古诗的翻译: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和凤凰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其美好寓意的向往。诗中通过对竹子、凤凰等自然元素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和谐、美好、秩序的追求。同时,通过对“治道”的描述,也反映了诗人对政治理想的关注。

在注释方面:

  1. “嶰溪”指的是地名,位于今天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这里有着丰富的竹子资源。
  2. “美竹”是指这里的竹子质量非常好。
  3. “挺挺霜雪中”形容竹子坚韧挺拔,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也能保持生命力。
  4. “何人断两节,制为十二筒”描述了竹子被制作成乐器的情景。
  5. “宫商自相应”中的“宫商”指的是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和“商”,它们相互呼应形成了音乐的节奏。
  6. “凤鸟鸣雌雄”中的“凤鸟”指的是凤凰,它在不同的时间发出不同的声音,代表着吉祥与和谐。
  7. “一鸣垂衣裳”意味着凤凰的第一次鸣叫能够影响整个世界,象征着权威与尊贵。
  8. “再鸣致时雍”中的“致时雍”表示凤凰的第二次鸣叫带来了和平与安宁。
  9. “鄙哉叔孙氏”中的“叔孙氏”指的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大夫,这里用来形容那些背离自然规律的人。
  10. “绵蕝变王风”中的“绵蕝”指的是柔弱、颓废,而“变王风”则是指改变原有的风气。
  11. “寥寥数千载,伊谁启冥蒙”中的“寥寥”表示稀少、短暂,而“冥蒙”则是指模糊、不明朗的状态。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和文明的发展。
  12. “后皇如有作,声教垂无穷”中的“后皇”指的是古代帝王,表示希望未来有人能够继续弘扬文明和教化。

对该诗的赏析: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更是对和谐社会、有序治理的向往。通过对竹子、凤凰等自然元素的象征性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和谐、美好、秩序的追求。在艺术表现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哲理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