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通径薜萝深,浓翠浮衣竹十寻。
啼鸟渐驯时近客,归云不动似知心。
剪苔盘石移棋局,添火香篝续水沉。
赋笔惟应潘岳好,恨无樽酒与同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描绘了他在闲居时的景色和心情。下面是对每句的解释:
板桥通径薜萝深,浓翠浮衣竹十寻。
板桥上的小径通向深处的薜萝丛中,浓密的绿叶覆盖着竹子,高至十寻(一寻为八尺,这里指十寻)。
啼鸟渐驯时近客,归云不动似知心。
鸟儿渐渐适应了人声,它们似乎知道这是主人的客人,静静地停在树上。云彩也仿佛知道主人的心情,没有飘动。
剪苔盘石移棋局,添火香篝续水沉。
他用剪刀剪下苔藓来铺平石头上的棋盘,点燃香草来取暖,继续泡制香茗。
赋笔惟应潘岳好,恨无樽酒与同斟。
他希望自己能像潘岳一样擅长书法,可惜没有酒杯可以一起喝酒。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闲居期间的写照。他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自己的情感相融合,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诗中的“薜萝”、“浓翠”、“竹十寻”等词语都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眷恋。同时,他也通过描绘鸟儿的栖息、云彩的飘动等细节,传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最后,他将这种情感与自己的才华相比,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性,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