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星委地生神□,众马不得相俦匹。
千里风轻白玉蹄,平渊春浴丹砂质。
自从长养入天闲,振鬣常陪乘舆出。
未知赴敌见戈矛,所惯承恩闻警跸。
嘶当落日近尊严,气抹长林动萧瑟。
不惭刍豆饱微躯,尚觊朝家三品秩。
宣和殿里图书□,亲见圉人事爬栉。
当时青海九万馀,未有一匹当宸笔。
临轩睥睨迥出群,落纸须臾𣤛奔逸。
内侍传宣赐近臣,再拜奎光欲腾室。
秋深沙苑多蒺藜,夜半河南吹觱栗。
已诏民间置牧地,如此龙媒敢轻失。
青城道上尘眯人,六宫粉黛无精神。
此时此马□□□,□□□□□不能。
追随天子向南去,哀哉委骨俱蒙尘。
【注释】:
- 宣和:指北宋徽宗时的宫殿。赤驹,即骏马。
- 房星:二十八宿之一,象征文官。委地,坠落。生神□:生出有才德的人。□,这里指人才。
- 众马不匹(bì):众多马中没有一匹能与之相匹敌。
- 千里风清白玉蹄:千里马的脚底洁白如玉。
- 平渊春浴丹砂质:在平缓的河滩上春浴,它的皮肤像丹砂一样红润。
- 天闲:天上的悠闲。
- 振鬣(lì)常陪乘舆出:它常常跟随皇帝出行。振鬣,扬鬃举颈。
- 赴敌见戈矛:面对敌人时,能见到刀枪。
- 所惯承恩闻警跸:它习惯于接受恩宠,听见禁卫军行进的警跸声。
- 嘶当落日近尊严:它嘶叫的时候,夕阳已经接近宫殿的台阶。
- 气抹长林动萧瑟:它的气息吹动了林中的树木,使人感到凄凉萧飒。
- 刍豆饱微躯:喂饱了刍草和豆子,显得身体很瘦弱。
- 三品秩:三品官职。
- 图书□:指收藏文物的殿堂。
- 九万馀:数量多得难以计数。
- 宸笔:皇帝的御用笔。
- 睥睨(pì nǐ):斜视,远远地看。
- 𣤛奔逸:飞快地奔腾。
- 内侍传宣赐近臣:太监传达圣旨把食物赐给近臣们。
- 奎光:帝王的冠冕光辉。想腾室:想把荣誉带给自己的家族。
- 秋深沙苑多蒺藜(jí lí):秋天在沙漠边陲的沙苑里到处是蒺藜(带刺的植物)。
- 夜半河南吹觱栗:半夜时分,在河南吹响筚篥(一种管乐器)。
- 已诏民间置牧地,如此龙媒敢轻失:已下令民间设置牧场,像这样的良马怎能轻易失去。
- 青城道上尘眯人:青城山上的道路被尘埃遮住,使人睁不开眼睛。
- 六宫粉黛无精神:六宫中的女子因久旱缺水而面黄肌瘦,没有了往日的神采。
- 此时此马□□□,□□□□不能:这个时候,这只马已经衰老了。
- 哀哉委骨俱蒙尘:真是悲哀啊,它最后连骨骸也埋在尘土之中了。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名马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逝去良马的无限哀思之情。全诗以“赤驹图”为题,通过对良马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图画,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同情,表达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悲悯之心。
首句“房星委地生神□”,描绘了良马诞生于大地之上的场景,房星代表着文官,暗示了这匹马的出身不凡。第二句“众马不匹”,则表现了良马在众多马中的独特地位,其速度之快、力量之大,无人能及。
第三句“千里风轻白玉蹄”,进一步描绘了良马的风采,其蹄白如玉,象征着高贵的品质和非凡的才能。接着,诗句转向良马的生活状态,“平渊春浴丹砂质”,描绘了它在春天里沐浴在河滩上的情景,其皮肤如丹砂般红润,彰显出其健康的状态。
第四句“自从长养入天闲”,则转入了良马的命运,描述了它随皇帝出行的情景,以及它对宫廷生活的熟悉和适应。第五句“振鬣常陪乘舆出”,则表现了良马忠诚勇敢的性格,它总是伴随皇帝出行,英勇无畏。
第六句“未知赴敌见戈矛”,则揭示了良马的职责所在——保卫国家,面对敌人时毫不畏惧。接下来,第七句“所惯承恩闻警跸”,则表现了良马对于皇恩浩荡的回报,它习惯了享受恩惠,听到禁卫军行进的警跸声就会兴奋不已。
第八句“嘶当落日近尊严”,则描绘了良马在黄昏时刻嘶鸣的壮丽景象,它的声音高亢激昂,仿佛在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尊严。第九句“气抹长林动萧瑟”,则描绘了良马的气息弥漫在森林之中,使整个树林都为之动容。第十句“不惭刍豆饱微躯”,则表现了良马对于自己能够吃饱饭的满足感。第十一句“尚觊朝家三品秩”,则表现了良马对于获得朝廷赏识的渴望。第十二句“宣和殿里图书□”,则表现了良马曾经在这里受到过精心的照料和教育,它在这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第十三句“亲见圉人事爬栉”,则表现了良马曾经亲自参与过饲养工作,与圉人一起辛勤劳作。第十四句“当时青海九万馀”,则表现了良马曾经生活在辽阔的青海地区,见证了那里的壮美景色。第十五句“未有一匹当宸笔”,则表现了良马对于能够被用于皇家用途的自豪感。第十六句“临轩睥睨迥出群”,则表现了良马在宫廷中的威猛形象,它的存在让其他人望而生畏。第十七句“落纸须臾𣤛奔逸”,则表现了良马书写的文字流畅自然,如同骏马奔腾一般。第十八句“内侍传宣赐近臣”,则表现了良马曾经得到过皇帝的赏赐和宠爱。第十九句“再拜奎光欲腾室”,则表现了良马曾经受到过人们的尊敬和赞誉。第二十句“秋深沙苑多蒺藜”,则表现了良马曾经在沙漠边陲的沙苑里度过的时光。第二十一句“夜半河南吹觱栗”,则表现了良马曾经在夜晚听到过来自远方的歌声。第二十二句“已诏民间置牧地”,则表现了良马曾经为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第二十三句“如此龙媒敢轻失”,则表现了良马曾经拥有的尊贵身份和荣耀地位。第二十四句“青城道上尘眯人”,则表现了良马曾经在青城中的道路上驰骋的场景。第二十五句“六宫粉黛无精神”,则表现了良马曾经陪伴过皇宫中的佳人们度过的时光。第二十六句“此时此马□□□”,则表现了良马现在的状态已经衰老不堪。第二十七句“哀哉委骨俱蒙尘”,则是诗人对良马命运的哀叹和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良马的形象和经历,展现了其独特的气质和才华,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国事的担忧和对民生的关怀。诗人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将这幅画面呈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看到了那匹曾经威武雄壮、驰骋疆场的良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