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量今逾老,声华晚更尊。
谬知惭骫骳,甚欲写玙璠。
形吊徒萧瑟,心驰正郁烦。
仙花团雪净,江草乱云繁。
早晚招渔艇,丘墟问故园。
抠衣瞻管仲,扫榻寄陈蕃。
袍笏仍图画,山林数记存。
此时鸥与鹭,随意乐乾坤。
【解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自况。开头四句,点明自己年事已高,声名更盛。“谬”字,是谦词,表示自己愧对。“甚欲”,是希望之意。“玙璠”,美玉,这里指贤才。“骳”,是形容人无端发怒的样子,这里也作谦词解,表示自己惭愧。“萧瑟”“郁烦”,都是用典,分别出自《楚辞·九辩》和《文选·左思<吴都赋>》,前者形容秋景萧索,后者指心情烦闷。
五、六两句,承上启下,写自己的抱负。“仙花”一句,化用李白的“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以仙花喻贤德,以江草喻乱臣贼子。“招渔艇”三句,写自己归隐的愿望。“丘墟”句,典出《左传·僖公四年》:“齐侯曰:昔吾与你公你我,今吾与你公来,乃数之乎?”意为过去我们曾同甘共苦,如今你又来管我。“管仲”、“陈蕃”二句,典出《汉书·管弦乐志》:“管仲贫无谄者,夷吾穷无骄者。”《后汉书·陈蕃传》:“蕃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诗人以管仲、陈蕃自况,表明自己虽在朝廷中地位显赫,却始终不忘本心。
七、八两句,写自己归隐后的心境。“袍笏”二句,用典,典出《三国志·魏书·管辂传》:“辂见文帝于南郊……顾谓左右曰:‘辂闻天子姓字,必审其义,不可改易。’于是正容直言。”诗人以此表达自己清白自守、不慕荣利的思想。“山林”句,典出《晋书·阮籍传》:“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顾谓其左右曰:‘山木自寇也,伐取用尽。吾与山木岂有异哉!’”这两句表明自己虽然远离了官场,但仍心系国家大事。
九、十两句,写自己对隐居生活的感受。“鸥鹭”句,典出《庄子·外物》:“鸱得腐鼠,过问其邻。”诗人以鸥鹭自比,表明自己虽居高位而心不为之动,安贫守道,不为名利所累。“随意”句,典出《世说新语·言语》:“阮步兵啸,闻数百步。”诗人借以表达自己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十一、十二两句,写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形吊徒萧瑟”,典出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诗人借以表达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心驰正郁烦”,典出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人以春日景色比喻国家的形势,表达自己忧虑国事的情怀。“江草乱云繁”,典出苏轼《赤壁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诗人以江草和乱云比喻朝廷中奸佞当道,贤才被排挤的混乱局面。“早晚招渔艇”,典出陶潜《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以“招渔艇”自比陶潜,表示自己虽然隐居,但仍然关心国家大事。
十三、十四两句,写自己对隐居生活的期望。“抠衣瞻管仲”,典出《后汉书·逸民传·管宁》:“管宁幼与华歆同游学……及居青州,歆遂变易,乃相率还乡里。”诗人以管仲自况,表示自己虽然隐居,但仍然关注国家大事。“扫榻寄陈蕃”,典出《三国志·魏书·管辂传》。管辂隐居在庐山,有人劝他出来做官,他回答道:“我与山神有约,不出山则不为人知。如果让我做官,那山神岂不知道我做了坏事!”诗人以陈蕃自况,表示自己虽然隐居,但仍然关心国家大事。
十五、十六两句,写自己对隐居生活的感慨。“袍笏仍图画”,典出《晋书·陆机传》:“陆机少有奇才,文章绝伦,至如《平复帖》:论孝武皇帝封禅事,妙绝时人。”诗人以陆机自况,表示自己虽隐居,但仍然关心政治。“山林数记存”,指自己多次写过关于隐居生活的诗词作品。“此时”句,典出《史记·留侯世家》:“留侯从入留七日,留何从赐食,独与留侯决。食已辞去……留侯曰:‘诺。’待我。‘去后余不忍与王辞诀。’去三月,复诣沛公。沛公不好儒,任智勇之士……”诗人以韩信自比,表示自己虽然已经隐居,但仍然关心国家大事。
十七、十八两句,写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鸥与鹭”句,典出《世说新语·文学》:“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篇》。为论《广陵散》。阮感之而去。”诗人以谢安自比,表示自己虽然已经隐居,但仍然关心国家大事。“随意乐乾坤”,典出苏轼《和秦太虚见赠》:“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诗人以飞鸿自比,表示自己虽然隐居,但仍然关心国家大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前半篇写自己年事已高,声名更盛。首联点明自己年事已高,声名更盛。颔联“谬知惭骫骳,甚欲写玙璠”两句,是说自己惭愧于自己的行为。颈联“形吊徒萧瑟,心驰正郁烦”两句,是说自己内心焦虑不安。尾联写自己对隐居生活的期望。
中间四句主要表现诗人的归隐思想。首联写自己虽年事已高,但仍然关心国家大事。颔联写自己惭愧于自己的行为。颈联写自己内心焦虑不安。尾联写自己对隐居生活的期望。
最后四句是全诗的核心部分。首联“识量今逾老,声华晚更尊”,写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保持谦逊的态度。颔联“谬知惭骫骳,甚欲写玙璠”两句,是说自己惭愧于自己的行为。颈联“形吊徒萧瑟,心驰正郁烦”两句,是说自己内心焦虑不安。尾联“早晚招渔艇,丘墟问故园”两句,是写自己对隐居生活的期望。
全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