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孀妇发未华,半生苦乐随夫家。
前年夫戍死锋镝,姑老子幼长吁嗟。
携持幼子独存立,倚帘羞见燕双入。
辛勤纺绩得来薪,晨昏奉姑粗供给。
邻家女子瑳素头,压鬓金钗髻相并。
下阶自折樱桃花,爱惜娇容时照井。
谁知孀妇拭泪痕,为夫筑坟松树根。
此身抱节誓不改,甘守寂寞黄茅材。
【注释】
城东孀妇:指丈夫死后守寡的妇人。孀,已婚女子丧夫后称“孀”,这里指寡妇。发未华:头发还没有白。半生苦乐随夫家:一生的悲欢都随丈夫而转移。苦乐:快乐与痛苦。苦,苦痛、困苦;乐,欢乐、愉快。
姑老子幼长吁嗟(yuxiā):婆婆和父亲年纪大了,年老体衰,常常发出叹息之声。吁嗟,叹惜。
携持幼子独存立:抚养孩子独自站立在旁。携,带领、带着。
倚帘羞见燕双入:站在窗前害羞地看燕子双双飞过。倚,靠、依。
辛勤纺绩得来薪:辛苦地纺织,换来柴火。纺绩,纺纱织布,织布是纺纱,故云纺绩。得来薪,得到柴火。
晨昏奉姑粗供给:早晚侍奉婆婆,勉强能维持生活。朝暮,早晚,泛指早晚。供,供养。粗,稍微。供给,供应。
邻家女子瑳素头:邻家的女孩子们梳妆打扮得光鲜漂亮。瑳,磨石以砺刀剑。素头,白色的头。此处泛指女子。
压鬓金钗髻相并:把金色的发簪别在头上,髻相并排。压,压住、别住。金钗,用金制作的发饰。髻,束发的结子或发髻。
下阶自折樱桃花:走下台阶自己摘下了樱桃花。自,从、向。
爱惜娇容时照井:爱惜自己的容颜时常常映在井里。娇容,美好的面容。照,反射。井,水井,古代建筑中的一种设施。
谁知孀妇拭泪痕:谁想到这位寡妇拭泪的痕迹。谁知,怎么知道、不知道。孀妇,寡妇。
为夫筑坟松树根:为丈夫建坟墓,墓穴就埋在松树根上。筑坟,建造坟墓。坟,土丘,墓地。
此身抱节誓不改:我这个人坚守节操,决不改变。抱节,坚守节操。誓,发誓、约定。
甘守寂寞黄茅材:宁愿忍受孤寂,也不改节操。甘,乐意、甘愿。寂寞,孤独无依。黄茅,黄色的茅草,这里指荒草。材,同“才”,才干、才能。
译文:
城东有位寡妇,年纪轻轻头发还未花白,一辈子的苦乐随着丈夫而转移,前年丈夫被征去打仗死在战场上,她婆婆和父亲年纪越来越大,常叹气伤心,寡妇带着儿子独自生活,倚着门楣不敢见那燕子双双飞过,辛勤纺织得来的柴火,早晚侍奉婆婆勉强能维持生活,邻家的女儿们把白玉般的头饰梳得光闪闪,把金玉般的发钗插在头上相互辉映,下到台阶自己摘取樱桃花,爱惜自己的容颜时时映在井里,谁知道这位寡妇抹眼泪留下泪水痕迹,为丈夫修建坟墓就埋进松树根,我这个人坚守节操决不改变,宁愿忍受孤寂,也不改节操。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诗人通过写寡妇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寡妇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憎恶,也表现了封建社会妇女命运的悲剧性,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全诗分为四段,每段一韵,结构严谨。第一段主要写寡妇的外貌和处境。第二段写寡妇的生活情况,突出寡妇的勤劳和孝顺。第三段写寡妇的遭遇和心情,突出寡妇的不幸和哀愁。第四段写寡妇的志向和决心,突出寡妇的坚贞和不屈。全诗情感真挚,形象鲜明,语言简练,富有节奏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