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乾忙,漫走遍、燕南代北。凡几度、马蹄平踏,卧虹千尺。眼底关河仍似旧,鬓边岁月还非昔。并阑干、惟有石狻猊,曾相识。
桥下水,东流急。桥上客纷如织。把英雄老尽,有谁知得。金斗未悬苏季印,绿苔空渍相如笔。又平明、冲雨入京门,情何极。

【注释】

卢沟桥:位于北京西郊,是北京古八景之一。

半世乾忙:一生奔波忙碌。

漫走遍:四处奔波。燕南代北:泛指北方地区。这里指从北京到东北一带。

凡几度:多少次。

马蹄平踏:战马奔驰,踏平了大地。卧虹千尺:形容河水奔腾激荡,如卧龙腾空。

眼底关河:眼中所见的祖国河流和山河。仍似旧:还是像以前一样。

鬓边岁月还非昔:鬓边的白发还没有变白,岁月已经不同了。

并阑干:并排栏杆上。石狻猊:石雕狮子。曾相识:似乎曾经相识过。

桥下水:卢沟桥下流过的永定河。东流急:水流湍急。

桥上客纷如织:桥上来往的人很多。

老尽:消磨干净。有谁知得:又有谁能理解他的心情呢?苏季印:指春秋末期楚国的名将吴起。绿苔空渍相如笔:指司马相如在成都作《子虚赋》时,用绿苔洗刷笔砚。

又平明:又是清晨。冲雨入京门:冒着风雨赶回京城。

情何极:心情怎样才能表达尽呢?

【赏析】

这首词写于作者任河北宣抚使兼真定、大名等路安抚使期间,当时正逢宋金对峙的紧张局面,作者以卢沟桥为背景,抒发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全词语言简练,意境开阔,情感真挚深沉。

“半世乾忙,漫走遍,燕南代北”,词人开篇就点出了自己大半生的奔走劳累,从北方一直奔波到了东南各地。“凡几度、马蹄平踏,卧虹千尺”,描绘了战马驰骋,河水激荡的景象,表现出词人不畏艰苦,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眼底关河仍似旧,鬓边岁月还非昔”,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深情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并栏干、惟有石狻猊,曾相识。”词人回忆起在卢沟桥上看到的那个石狮子,它虽然历经沧桑,但仍保持着威严的姿态,让词人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美好时光。“桥下水、东流急,桥上客纷如织。”词人描述了卢沟桥下的河水湍急流淌,桥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繁华热闹的情景。

“把英雄老尽,有谁知得。”在这里,词人感叹自己已经年华老去,无人理解他的心声。“金斗未悬苏季印,绿苔空渍相如笔。”词人回忆起春秋时期的吴起和司马相如的故事,他们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却默默无闻,被世人遗忘。这既表达了词人的无奈,也反映了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又平明、冲雨入京门,情何极。”最后一句词人是怀着复杂的情绪回到了京城,面对着繁忙的生活和冷漠的人情,他的心情难以平静。“情何极”表达了他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担忧和不安。

整首词通过描绘卢沟桥的景象以及词人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语言简练,意境开阔,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优秀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