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高堂在,青山旧业贫。
载经随客舫,留偈别禅邻。
行路半春雨,近乡多故人。
一龛还可老,莫污衲衣尘。

【注释】

白发高堂在:白发苍苍的堂屋还在。高堂,指祖辈居住的堂屋。

青山旧业贫:青山依旧,但家业却很贫寒。

载经随客舫:载着经书跟随客船。

留偈别禅邻:留下偈语与禅友告别。

行路半春雨:行走在路上,一半时间是春雨。

近乡多故人:回到故乡,多的是老朋友。

一龛还可老:在庵里,还可以度过余生。

莫污衲衣尘:不要让袈裟沾染尘土。

【译文】

我白发苍苍的祖辈住的老屋还在,而家道却贫寒得无法维持生计。

我带着经卷跟随客人乘坐小船回家,在船上留了一首偈语给同住的禅僧作别。

行走在途中,有一半时间是被春雨淋湿。

回到故乡,有很多老朋友。

我在庵中,还可以度过余生。

千万不要让袈裟沾惹上尘埃。

【赏析】

本诗为送别观性空上人归省之作。观性空是临济门下的一位弟子。上人的出家,是因看破红尘、参禅悟道而来,所以诗人以“归省”相送,意谓观上人是回乡省亲,也即回归禅心。

首二句写景,“高堂”、“青山”点出了观上人的背景。观上人出身富贵,却能看破红尘出家,其精神风貌可见一斑。此句看似平常,实乃深藏不露之笔,既写出了观上人的身份背景,又烘托出其归心似箭的心情。

颔联两句,写送别之情。“载经”二字,不仅表明了作者送别的对象,也表明了其身份——僧人、僧侣;“随客舫”,则写出了送别的方式和地点——乘舟送别,且是顺江而下的客船。这两句既是写观上人归心似箭的心情,同时又暗含了送别之人对观上人的牵挂之情。

颈联两句,写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行路”一词,既表明了作者送别的时间和地点——途中;又暗示了观上人归乡的路途艰险,充满了艰辛与困苦。“半”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观上人归乡的时间,又暗示了途中时断时续的春雨,以及观上人心情上的苦楚。“远乡”,既写出了观上人的目的地,也暗示了其归乡路上的艰难曲折。“多”字更是妙绝,既写出了观上人在归家过程中,遇到的朋友之多,也暗示了其归家的不易与艰辛。

尾联两句,写观上人归后的心境和生活。“一龛还可老”,既说明观上人归家后可以安心安居乐业,也可以度过余生;又表明了观上人对佛理的领悟已达到很高的境界;同时,也反映了观上人在归乡后的生活将更加清静、恬淡。“莫污衲衣尘”,既是对观上人的劝勉,又是对他归家后生活的一种期许;既有对观上人的关爱,又有对观上人修行的鼓励。

全诗结构紧密,脉络清晰;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