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上河梁,送君灞陵道。

去去不复返,古道生秋草。

迢递山河长,缥缈音书杳。

愁结雨冥冥,情深天浩浩。

人云松菊荒,不言桃李好。

澹泊罗衣裳,容颜萎枯槁。

不见镜中人,愁向镜中老。

【注释】

  • 古别离:即离别诗。
  • 把酒上河梁:指送别时举杯畅饮,登上黄河之畔的高桥。
  • 灞陵道:地名,位于陕西长安附近,是古代长安通往东都洛阳的必经之地。
  • 去去不复返:表示决绝之意,意味着从此不再回头。
  • 古道生秋草:意指古老的道路两旁长满了秋天的草木。
  • 迢递山河长:形容路途遥远,山河辽阔。
  • 缥缈音书杳:缥缈,轻飘飘的样子。杳,遥远而难以追寻。音书,指书信。
  • 愁结雨冥冥:忧愁如乌云一般密布。
  • 情深天浩浩:情深则广阔无边,浩浩荡荡如天地间。
  • 人云松菊荒:指人们常说,松树和菊花都已荒芜。
  • 不言桃李好:不提或不说美好的事物。
  • 澹泊罗衣裳:形容衣着朴素无华。
  • 容颜萎枯槁:形容人的面容憔悴、衰老。
  • 不见镜中人:指在镜子中看不到自己。
    【赏析1】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离别的抒情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深刻体会。首句“把酒上河梁”点明送别的场景;第二句“送君灞陵道”进一步描绘出送别的地点;第三句“去去不复返”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后无法再相见的无奈;第四句“古道生秋草”以自然景象来渲染悲凉的气氛;第五句“迢递山河长”强调了离别的遥远;第六句“缥缈音书杳”则通过声音渺茫来表达与友人相隔千里的思念;第七句“愁结雨冥冥”用阴云密布来比喻内心的愁绪;第八句“情深天浩浩”则是将深厚的情感比作浩瀚的宇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第九句“人云松菊荒”暗示了人们对于友情的淡薄态度;第十句“不言桃李好”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间美好关系的怀念;第十一句“澹泊罗衣裳”描绘了诗人简朴的生活状态;第十二句“容颜萎枯槁”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因为思念朋友而导致容颜憔悴的状态。全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非常优秀的抒情诗。
    【赏析2】
    此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笔触表达了离别之情。诗人在送别之际,饮酒饯行于黄河之畔,然后踏上前往灞陵的道路,这里既体现了诗人豪放的性格,也展现了他对友人的不舍。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不得不告别这片熟悉的土地和即将离去的朋友,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愁和失落。
    诗中的景色描写也十分动人。“去去复返”、“古道生秋草”等词句不仅描绘了景物,更透露出诗人对过往时光的留恋以及对离别后无法再见的无奈。特别是“迢递山河长”,“缥缈音书杳”,更是以夸张的手法,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还运用了一些象征性的语言来加深诗意。如“澹泊罗衣裳”中的“罗衣”可能是指诗人自己的衣衫,也可能象征着他的清贫和简朴,而“容颜萎枯槁”则直接反映了诗人因思念而憔悴的外貌。这些细节都使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这首诗是一幅描绘别离情景的美丽画卷,也是一首充满感情色彩的抒情诗。它以其深邃的内涵、优美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