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炉头忆懒残,十年戎马雪窗寒。
乱来亦谓功名易,老去才知世路难。
醉把茱萸应自感,狂题鹦鹉欲谁看?
相逢白发秋风里,何惜银灯照夜阑?
《次韵处士和埙上人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炉火、功名、世路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回顾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与赏析:
每到炉头忆懒残:每到一处,炉边都是回忆懒散残破的时光。这里的“炉头”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场所,如书房、书斋等,而“懒残”则形容过去那些无所作为、颓废不堪的日子。
十年戎马雪窗寒:十年来,在战争中奔波忙碌,使得自己在雪中的房间显得格外寒冷。这里描述了战争年代的生活状态,充满了艰辛和孤独。
乱来亦谓功名易:乱世之中,人们往往认为功名利禄来得容易。这里的“乱来”指的是战乱时期,而“功名易”则表达了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人们对于成功和地位的追求变得更加容易。
老去才知世路难: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明白世路之艰难。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也表达了他对于世事变迁的认识。
醉把茱萸应自感:在醉酒之时,手持茱萸,内心感到一种莫名的触动或感慨。这里可能包含了某种特定的文化象征或情感体验,但具体含义可能需要结合更详细的背景资料来理解。
狂题鹦鹉欲谁看:疯狂地挥毫泼墨,题写鹦鹉,却不知道有谁会欣赏。这里透露出一种自我放逐或孤独的情绪,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创作的痴迷与执着。
相逢白发秋风里:在秋风中相遇,都带着满头的白发。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两位老者在岁月流逝中的相遇,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何惜银灯照夜阑:为何不惜宝贵的银灯照亮这漫长的夜晚?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光明的渴望。
张昱的这首《次韵处士和埙上人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历史和人性的独到见解。通过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仅能够领略到诗歌本身的美,还能够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历史的变迁以及社会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