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销沉入望中,悠悠往事付征鸿。
汤阴风俗今何似,邺下文辞谁最工?
争得不教双鬓白,别来屡见小桃红。
贵游年少轻乡曲,不赋停云寄老翁。

寄汤阴张丞

万古销沉入望中,悠悠往事付征鸿。

汤阴风俗今何似,邺下文辞谁最工?

争得不教双鬓白,别来屡见小桃红。

贵游年少轻乡曲,不赋停云寄老翁。

赏析: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张昱的作品《寄汤阴张丞》。诗中通过对历史沧桑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首句“万古销沉入望中”通过时间的流逝,引出了历史的沉重和深远的影响。次句“悠悠往事付征鸿”则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连续性和普遍性,将过去的事情与大雁飞向远方的景象相联系,象征着历史的不可逆转和人们的无奈。

第三句“汤阴风俗今何似”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表达了对当地文化和风俗的怀念。同时,这一句也暗示了作者对当前社会风气的看法,可能存在一定的批评或担忧。接下来的两句“邺下文辞谁最工?争得不教双鬓白”,则是对邺下文学成就的探讨。邺下是古代文化名城,以其丰富的文学遗产而著称。这里的“文辞”可能特指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通过提问“谁最工?”,表达了对邺下文学才华和成就的高度赞赏和钦佩。然而,“争得不教双鬓白”则反映了一种忧虑,即担心时光流转,无法留住青春年华。这既体现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也暗示了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和支持。

最后两句“别来屡见小桃红”和“贵游年少轻乡曲”,则分别从个人生活经历和社会现象的角度,表达了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社会风气的批评。前者描述了作者在离别后经常能看到桃花盛开的景象,这种美景唤起了美好的回忆和情感。后者则通过“贵游年少轻乡曲”这一对比,表达了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这里的“贵游年少”可能指的是那些出身于贵族或富贵之家的年轻人,而“轻乡曲”则意味着他们轻视乡村和民间文化。这样的行为可能被认为是对传统价值观的一种背离,也可能引发了对当前社会价值观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历史、文化和现实的多重思考。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对文化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