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楼阁迥无邻,玉斧修成月满轮。
受质岂无如郤者,触机还有姓黄人。
香通三昧惟心印,花散诸天尽法身。
谁把碧云题树叶,惠休诗句本清新。
【注释】
天龙:指佛教传说中的龙王。楼阁:佛寺中的建筑。月满轮:指月亮圆满如车轮一样,这里比喻桂树的枝叶丰满。玉斧修成月满轮:用玉斧雕刻成的桂花,使得月圆如轮,形容桂花的枝叶丰满。受质:受到资质、条件限制。如郤(qiǎn):指像郤诜那样的人,郤诜是晋武帝时的一位贤人,以才学出众著称。触机:触动某种机会或机缘。姓黄人:指姓黄的人,可能暗指黄巢等。香:桂花。三昧:佛教用语,指禅定的境界。心印:佛家语,指佛性或本性。花散诸天尽法身:指桂花开放后,香气四溢,弥漫到各个天界,使所有的众生都沐浴在花香之中。碧云题树叶:用碧绿色的云朵作为桂花叶子上的题字,形容桂花叶上题有美丽的诗句。惠休: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与李白齐名,被后人并称为“李杜”。本清新:本来很清新。
【赏析】
《题天龙寺丛桂楼》是一首咏桂诗,作者以桂树为题,借景抒怀,抒发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切。全诗构思巧妙,语言流畅,意境幽远深远。
首联“天龙楼阁迥无邻,玉斧修成月满轮”,写天龙寺中的楼阁高耸入云,宛如仙境,而桂花则如同天上的明月般圆满。这里的“天龙”和“月满轮”都是比喻,将桂树比作天龙寺中的楼阁,将桂花比作明月,既形象又富有意境。接着以玉斧为喻,说明桂花的枝叶丰满是因为有人精心培育。
颔联“受质岂无如郤者,触机还有姓黄人”,这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拓展。这里的“受质”和“触机”都是比喻,分别指桂花受到良好的环境和机遇的影响,以及有人触动桂花生长的契机。同时,这两句也暗含了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可能是借用了历史上某位贤人的事迹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颈联“香通三昧惟心印,花散诸天尽法身”,进一步描绘了桂花的香气和美丽。这里的“三昧”是指禅宗修行的方法,而“香通三昧”则意味着桂花的香气能够渗透到禅宗修行的方法之中;“花散诸天尽法身”则意味着桂花的美丽能够传播到各个天界之中,使所有的众生都沐浴在花香中。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佛法修行的理解和追求。
尾联“谁把碧云题树叶,惠休诗句本清新”,则是对整首诗的总括和升华。这里的“谁把碧云题树叶”是一个设问句,暗示着诗人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过程的疑问和探索。而“惠休诗句本清新”则是对诗人自己诗歌创作风格的总结和评价。这里的“惠休”指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而“清新”则是指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这首诗通过赞美桂花的美丽和芬芳,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向往以及对佛法修行的理解与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