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恶喧嚣远市廛,自耕荒僻浙河边。
时非苏子投书日,鬓是潘郎作赋年。
饭客夜舂鹦鹉粒,灌园春引桔槔泉。
塌然鼾睡茅茨下,荣辱何因到尔前?
诗句原文:
却恶喧嚣远市廛,自耕荒僻浙河边。
时非苏子投书日,鬓是潘郎作赋年。
饭客夜舂鹦鹉粒,灌园春引桔槔泉。
塌然鼾睡茅茨下,荣辱何因到尔前?
注释:
- 却恶喧嚣远市廛:表达对都市喧嚣的厌恶,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
- 自耕荒僻浙河边:形容自己居住在偏僻的农村地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 时非苏子投书日:借用苏轼投笔从戎的故事,表示作者不愿卷入政治斗争。
- 鬓是潘郎作赋年:暗示作者年轻时也曾有志于文学创作。
- 饭客夜舂鹦鹉粒:描绘在夜晚为了生计而劳作的情景,使用珍贵的食材如鹦鹉肉。
- 灌园春引桔槔泉:通过描述灌溉田地的场景,展现了勤劳和对自然的尊重。
- 塌然鼾睡茅茨下: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夜晚景象,主人公酣睡在简陋的茅草屋下。
- 荣辱何因到尔前:反映了诗人对于荣华富贵的淡然态度,认为自己的荣辱与己无关。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他远离城市的喧嚣,选择在偏远的浙河边自耕自足,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历史典故,如“苏子投书”和“潘郎作赋”,增添了文化内涵。同时,诗人还通过描写夜晚劳作、灌溉田地等场景,展示了其勤劳朴实的一面。末尾的“荣辱何因到尔前?”更是透露出诗人对名利看淡的人生态度。整体上,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自然和劳动的热爱,也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德和深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