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朱回有孝女,十岁过于烈丈夫。
义感皇天存祖母,身轻白刃御强徒。
朝廷既已载宋史,民德从之厚海隅。
事上太常须有议,肯教无庙荐潢污。

【注释】

朱娥庙:旧时祭祀忠烈妇女的庙宇。太常:官名,主管礼乐制度等。宋史:指《宋史》一书。海隅:指远方。潢污:指污秽。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上虞朱回(一作朱氏)孝女朱娥的故事。朱娥,相传为东汉人,字孟姬。汉顺帝时,朱娥夫外出,其父与妹相依,后父死,妹改嫁,朱娥夫归家,得知妹妹已改嫁,便去投奔,途中遇强盗,被劫掠至一村中,村民见其貌美,欲奸淫之,朱娥大骂,遂遭杀害。朱娥死后,乡邻为之建庙,立碑颂扬她,称她为“义烈”。此诗就是写朱娥庙的事。

朱娥的事迹感动了天地,所以天帝也感念她的孝道,派天神来保护她。但天神并不以朱娥的孝行为满足,而是想让她再活一次。于是在朱娥死后,又过了十年,一个雷雨之夜,朱娥又复活回来了。这当然是神话故事了。

诗的开头两句“上虞朱回有孝女,十岁过于烈丈夫”,说的是上虞人朱回有一个女儿叫朱娥,她才十岁就杀死过一个恶棍。这里用“过于”二字表明她杀恶棍的手段极其凶悍。

第三句“义感皇天存祖母”,说的是朱娥杀恶棍以后,义感天帝,使祖母得以保存下来。

第四、五两句“身轻白刃御强徒,朝廷既已载宋史”,讲的是朱娥虽然年纪小,但却能挥动白刃制服强盗。朝廷为了表彰她的孝行,把她列入《宋史》。这里的“宋史”是指汉代的《史记》,因为《宋史》的作者把朱娥当作了宋代的人物来记叙。

第六句“民德从之厚海隅”,说的是老百姓都很尊敬朱娥,认为她是贤德之人。到了第七句“事上太常须有议”,则是说朝廷要表彰朱娥的孝行,需要有个议论。最后一句“肯教无庙荐潢污”,则是说朝廷如果决定表彰朱娥,那就应该为她建立祠庙,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让朱娥的神像陈列在殿堂之上,玷污了神位。

整首诗通过叙述朱娥的事迹,歌颂了她孝顺父母、勇敢斗争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不表彰孝妇的不满情绪。全诗结构严密,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