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冯陆擅吴兴,曾许杨生继盛名。
三馆每蒙诸老重,万钧不博一毫轻。
归来未觉江湖远,落拓宁知岁月更?
颖也此时须自荐,国家用尔颂升平。

【注释】

冯陆:即冯梦龙,字子云,号龙子犹。吴兴(今浙江湖州市),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理论家。杨生:杨士奇,明朝开国功臣,官至兵部尚书。继:接替。三馆:指翰林院中的史馆、集贤院、司经局。诸老:指翰林学士。万钧:比喻重大责任,这里指国家重任。颖也:指杨士奇。自荐:自己推荐自己。颂升平:颂扬太平盛世。

【赏析】

这首诗是杨士奇在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不久,被召进翰林院,并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时所写。诗的前两句写他受知于明成祖,并受到重用。后两句写他虽未出仕任官,却时时关心国家大事,并希望有朝一日能为朝廷效力,歌颂国家太平盛世。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身份,交代了诗人受知于明成祖,并受到重用的背景。“当年”二字既表明了诗人与明成祖的交往时间之长,又暗示了诗人在明成祖心中的地位之高。“冯陆擅吴兴”,以冯陆自况,说明诗人才华出众,能够担当起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地区的重任。“曾许杨生继盛名”,则表明了皇帝对杨士奇的期望。“杨生”指的就是诗人自己,“继盛名”则是说诗人希望能够继承前任留下的好名声,继续为国家效力。

颔联写诗人虽然未入仕途,但却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并希望能够有所作为。“三馆每蒙诸老重”则表明了皇帝对杨士奇的重视和信任。“诸老”指的是翰林院中的史馆、集贤院、司经局等机构中那些地位较高、资历较深的官员们。而“万钧不博一毫轻”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重任的珍重和责任感。这里的“万钧”指的是国家的重大责任,而“一毫轻”则意味着这些责任非常重大,不能有任何疏忽和轻视。

颈联写诗人虽然未出仕任官,但时时关心国家大事,并希望有朝一日能为朝廷效力,歌颂国家太平盛世。“归来未觉江湖远”则是说诗人虽然已经回到家乡隐居,但仍然心系国家大事,没有感觉到自己与朝廷的距离有多遥远。这里的“江湖”指的是诗人所处的生活环境,而“归来未觉江湖远”则是说诗人虽然已经离开朝廷回到家乡,但仍然心系国家大事,没有感觉到自己与朝廷的距离有多遥远。

尾联写诗人虽然未出仕任官,但却时时关心国家大事,并希望有朝一日能为朝廷效力,歌颂国家太平盛世。“落拓宁知岁月更?”则是说诗人虽然已经离开朝廷回到家乡,但仍然心系国家大事,没有感觉到自己与朝廷的距离有多遥远,不知道岁月变迁。这里的“落拓”指的是诗人的生活状态,而“宁知岁月更?”则是说诗人虽然已经离开朝廷回到家乡,但仍然心系国家大事,没有感觉到自己与朝廷的距离有多遥远,不知道岁月变迁。

整首诗通过对明成祖与杨士奇之间交往的描述,展现了两位历史人物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杨士奇对自己职责的认识和担当精神。同时,通过描绘诗人在未出仕任官时仍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追求以及对国家太平盛世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