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轩桑柘共生成,坐爱春风向日荣。
五亩宅思邹孟子,百年心慕李延平。
叶供蚕事诚何损,衣被民生独用情。
中有如纶五色线,愿从衮职补升平。
这首诗是凌彦翀为一位教授所作,诗中充满了对桑柘的热爱与赞美。
首句“满轩桑柘共生成”,描绘了一幅春日里桑柘茂盛的景象,诗人坐于轩中,欣赏着满屋的桑树和柘树,感受着它们共同生长的美好。这里的“生成”二字,不仅指桑柘的生长,也象征着生命的勃发和繁荣。
第二句“坐爱春风向日荣”,诗人在欣赏中产生了深深的喜爱之情,他喜欢这春天的气息,喜欢这阳光下桑柘的繁茂景象,这种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句“五亩宅思邹孟子”,诗人想起了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邹轲,他在自己的五亩宅地上辛勤劳作,追求学问和道德。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邹轲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自己对学问和道德的追求。
第四句“百年心慕李延平”,诗人将目光转向了历史,想起了宋代的文人李延平,他曾以文会友,以文治国,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李延平的敬仰之情,希望自己能像他一样,用文章来影响社会。
第五句“叶供蚕事诚何损”,诗人从桑柘的叶子中想到了养蚕的过程,他认为这些叶子对于养蚕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反而还能提供充足的养分。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尊重和理解。
第六句“衣被民生独用情”,诗人进一步将桑柘与民生联系起来,他认为桑柘的叶子可以制作衣服,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这里的“独用情”表明了诗人对桑柘的深深喜爱,他认为这是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
最后一句“中有如纶五色线”,诗人以比喻的手法,将桑柘比作一根五彩斑斓的丝线,寓意着桑柘给人们带来的美好。这里的“纶”字,既表示丝绸,也隐含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五色线”则象征着桑柘给人们带来的多彩生活。
最后两句“愿从衮职补升平”,是诗人的总结和愿望。他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如同衮职一样,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里的“升平”一词,既是对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祝愿,也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目标的明确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