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内视已超然,一息薰香遍大千。
骇鹿始知身似梦,覆蕉曾悟佛中禅。
袈裟万朵天花里,世界千重梵网边。
重见毗那峰顶上,手开楼阁说因缘。
题梦焦轩
道人内视已超然,一息薰香遍大千。
骇鹿始知身似梦,覆蕉曾悟佛中禅。
袈裟万朵天花里,世界千重梵网边。
重见毗那峰顶上,手开楼阁说因缘。
注释:僧人在内心观照已经达到了超然的境界,他的呼吸仿佛弥漫着檀香的气息,遍布于整个宇宙之中。他惊恐地发现原来自己就像一只受到惊吓的鹿一样,身处梦境之中,而曾经覆盖着蕉叶的地方,他曾悟出其中的佛中禅意。僧人们身穿的袈裟上点缀着无数的花朵,如同天上的繁星一般,而整个世界就像是一张巨大的梵网,层层叠叠,错综复杂。当他再次回到毗那山的峰顶时,他开始用手推开了那些楼阁,开始讲述起因缘因果的道理来。赏析:此诗是一首描绘僧人修行生活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僧人的内心世界和修行过程,展现了他们内心的超然境界、领悟到的生活真谛以及修行的艰难与艰辛。诗人以“道人内视已超然”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僧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仿佛他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纷扰,达到了一种高远的境界。接着,诗人又通过“一息薰香遍大千”这一细节描写,进一步烘托出了僧人修行过程中的心境变化。诗人用“骇鹿”比喻修行者的心境,表示他们如同被惊扰的鹿儿,处于迷茫之中;而“覆蕉”则比喻修行者在领悟佛理过程中所经历的困难和挫折,需要不断地去面对和克服。在整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僧人在修行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他们不仅要面对外界的种种诱惑和困扰,还要时刻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才能达到修行的目的。然而,这种修行之路并非易事,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坚持。因此,诗人在诗的最后部分发出了感慨:“重见毗那峰顶上,手开楼阁说因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修行者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和敬佩之情。他认为修行者能够再次回到毗那山的峰顶,并用手推开楼阁,讲述因缘因果的道理来,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