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蔓短于蓬,卑栖怯晚风。
只缘头白早,无处入芳丛。
【注释】:
- 白头翁——一种草本植物。
- 疏蔓短于蓬——《诗经·小雅·采蘩》:“采蘩者,言采其薄也。”《诗序》云:“采蘩,刺宣公也。”毛传:“薄,草木之丛生者也。言其疏而短于蓬蒿也。”疏蔓,指草木的茎干;蓬,蓬蒿,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 卑栖怯晚风——《楚辞·九辩》:“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王逸注:“夫卑栖之所,皆畏寒露,故惧晚风。”卑栖,指低矮的居处;怯,畏惧;晚风,指傍晚的凉风。
- 只缘头白早——《庄子·盗跖》:“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王先谦集解引郭象注:“此喻人之有才而无所用,故为世人所弃也。”
- 无处入芳丛——语出《诗经·卫风·硕鼠》,“逝彼南山,丘墓蔽天。羊牛踯躅,不可以久矣!茅茨不翦,爰契我心。……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王先谦集解引郑玄笺:“言吾虽死,而子孙不得安居乐业也。”芳丛,指花丛;比喻美好的环境。
【赏析】:
首联写白头翁的茎干比蓬蒿还要低贱、疏朗和柔弱,这既是对其自身状况的客观评价,也是对那些在官场上卑躬屈膝、苟且偷安、无所作为者的一种讥讽。颔联则运用了“白头”这一意象,表达了对于人生无常、岁月无情的感慨。颈联进一步强调了白头翁所处的地位低下、处境困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孤独感。尾联则是作者对于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暗含了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全诗通过白头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