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交互行,四时亦云易。
去时柳未黄,又见枫叶赤。
人生范围内,生死难固必。
别离将诉谁,诉之又何益?
昨宵梦相见,嬿婉如平昔。
觉来但虚幔,衾枕有馀忆。
杂诗二首
日月交互行,四时亦云易。
去时柳未黄,又见枫叶赤。
人生范围内,生死难固必。
别离将诉谁,诉之又何益?
昨宵梦相见,嬿婉如平昔。
觉来但虚幔,衾枕有馀忆。
注释:
杂诗二首:即《杂诗》,共两首。杂诗是魏晋时期的一种诗歌形式,内容多涉及哲理、情感等,风格自由奔放。
日月交互行,四时亦云易:意指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更替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无需过于忧虑。
去时柳未黄,又见枫叶赤:意在表达时间的流逝,事物的变化是无法阻挡的。
人生范围内,生死难固必:意在表达人生的无常,无论生命长短,最终都将走向死亡。
别离将诉谁,诉之又何益?:意在表达离别的痛苦无法向任何人倾诉,即使倾诉也无济于事。
昨宵梦相见,嬿婉如平昔:意在表达梦境中的相聚如同平常一样美好,让人忘却现实中的孤独与痛苦。
觉来但虚幔,衾枕有馀忆:意在表达醒来后的空虚和寂寞,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时间的流转、生命的无常和离别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生死和情感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情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诗中的每一个诗句都充满了深刻的内涵,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将生活中的快乐与痛苦、现实与梦境、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使得诗歌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同时也使得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思考。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