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声学海涛,汹汹不可息。
如驱万山泉,迸落千丈石。
浩然入清听,心与境为一。
焉知咸阳道,车马走赤日。
大哉利名事,静者梦不及。
【注释】
松涛轩:指诗人所居住之处。松声:指松树枝叶摩擦的声音,也形容松涛之声。学海:比喻学问之深广。汹汹:汹涌澎湃的样子。万山泉:喻指无数文人学士的诗作。千丈石:喻指无数文人学士的诗篇。浩然入清听:指作者在静听松涛时,心境非常宁静。心与境为一:指诗人将心境与外界环境融为一体。焉知咸阳道:意指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车马,以及他们所经过的道路。利名事:名利之事,这里指名利场中的是非之争。静者梦不及:指那些追求名利的人,他们的梦境永远无法超越名利的追求。大哉:感叹词,表示赞叹、感慨。
【译文】
松涛声如大海波涛汹涌,声音浩浩荡荡,永不停息。
好像驱赶着万山的泉水,奔涌而下,冲击着千丈高的岩石。
那浩大的松涛声传入耳中,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心灵仿佛融入了这美妙的音乐之中。
谁能料到,那通往京城长安的道路是如此的曲折蜿蜒,车马行走于烈日下,尘土飞扬?
名利场中的斗争是那么的激烈残酷,而那些超然物外的智者却常常被蒙蔽双眼,看不清真相。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松涛的声音和景象,来反映诗人对名利场中的斗争的看法。
首联“松声学海涛,汹汹不可息”两句,用“声”字来写松涛,形象地刻画了松涛声势浩大的特点。接着,又以“学海”二字,巧妙地暗合了“松涛声”,既表现了松涛声的浩大气势,又表现了松涛声的深沉有力,使人产生一种浩渺的感觉。同时,“汹汹不可息”也暗示了松涛声的连绵不断。
颔联“如驱万山泉,迸落千丈石”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松涛声的雄壮威猛。它好像能驱赶万山的泉水,冲刷着千丈高的石头;同时又好像能穿透人们的心田,使人的心灵变得纯净无暇。这一联中,“如驱”“迸落”等动词的使用,更增添了诗句的气势和动感。
颈联“浩然入清听,心与境为一”两句,则转入对内心感受的描绘。当松涛声传来时,诗人的心灵仿佛也随之进入了一片宁静之地;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仿佛将整个身心都融入到了这个境界之中。这一联中,“心与境为一”一句,更是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
尾联“焉知咸阳道,车马走赤日”两句,则转向对名利场中斗争的描绘。诗人以“焉知”两字设问,表达了自己对名利场中斗争的不理解和困惑;而“车马走赤日”一句,则形象地比喻了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他们的行径如同在烈日之下疾驰,令人望而生畏。
这首诗通过对松涛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名利场中斗争的不满和反感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境界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