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生河南来,始得河南信。雨散云飞二十年,萍踪梗迹今才定。
却思小孤洲渚边。大江大浪拍战船。将军须髯劲如戟,白石酣歌便醉眠。
我从别来赞画省,芙蓉幕与风尘远。洪武初年自日边,诏许还家老贫贱。
池馆尽付当时人,惟存笔砚伴闲身。刘伶斗内葡萄酒,西子湖头杨柳春。
见人斫轮只袖手,听人谈天只钳口。年过七十发未斑,路涂不辞牛马走。
知尔出镇在洛阳,宫袍健马日煌煌。前骑大旗画罴虎,后骑长戟横雪霜。
我于此事别已久,富贵浮云更何有?鸿雁得便时附书,但问老人平安否?
【注释】
寄河南卫镇抚赵克家叙旧:向在河南做官的赵克家问候。河南卫:即河南府,今河南洛阳。赵克家:字君用,号东野,元至元年间任河南行省左丞,至正四年(公元1344)为河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后因兵乱弃官归田里。二十年:指作者与克家的分别已整整二十年。雨散云飞:形容时光流逝,转眼已二十年之久。萍踪梗迹:漂泊无定,踪迹无定。今才定:现在才找到归宿。却思:想到。小孤洲渚边:小孤山在江西九江,作者曾在此地居住过,此处泛指江南水乡。大江大浪拍战船:指长江之险峻。将军:指南宋名将张俊。须髯:胡须。戟:古代兵器。白石酣歌便醉眠:以白石为枕,酣歌醉睡,形容生活无忧无虑。赞画省:御史台的属官。赞画:副手的意思。芙蓉幕:指作者在江南时所住的官邸。风尘远:远离尘世。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洪武元年(1368),改称应天。自日边:从皇帝身边回来。诏许还家:得到皇帝的命令允许回家。老贫贱:年纪大了还是贫穷。池馆:池塘馆舍。刘伶斗内葡萄酒,西子湖头杨柳春:借古人刘伶和西施来写自己。
见人斫轮只袖手,听人谈天只钳口:看见人家砍树只用一只手就够了,而自己却是两手并用;听见人家谈论天下大事也只是闭着嘴不说话。年过七十发未斑:年龄虽然过了七十岁,但是头发还没有花白。路涂不辞牛马走:在路上遇到牛马,也不躲避。知尔出镇在洛阳,宫袍健马日煌煌:我知道你现在去洛阳当镇抚了,身穿华丽的官服,骑着健壮的马,威风凛凛。前骑大旗画罴虎,后骑长戟横雪霜:前面骑着一匹大旗上画有猛兽的马,后面骑着一匹马,马上的长戟像雪花一样洁白。鸿雁得便时附书,但问老人平安否:如果有机会,就给我写信,问候一下老人家身体是否安康。
【赏析】
此诗系元代著名诗人杨载所作,是一首酬答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友赵克家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仕途坎坷、宦海沉浮的慨叹。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感人。
首联“程生河南来,始得河南信。”交代了诗人与赵克家的相遇经过。程生是诗人的字,河南是他的故乡,两人久别重逢,倍感亲切。然而,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欣喜之情,而是通过“雨散云飞二十年”这一时间跨度的描写,暗示了两人之间的分离之久。这既是一种夸张手法的运用,也是一种含蓄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加富有韵味。
颔联“却思小孤洲渚边。大江大浪拍战船。”进一步描绘了两人相聚的场景。诗人想到了自己在江南水乡度过的时光,那时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却充满了诗意。而如今,自己已经找到了归属,可以安心地享受这份宁静了。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使得原本平淡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
颈联“我从别来赞画省,芙蓉幕与风尘远”,则转向回忆过去的生活。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在御史台担任副手的日子,那时的生活虽然繁忙,但却充满了挑战。而现在,他已经远离了官场的纷扰,可以安心地享受这份宁静了。这里,诗人通过对过去的回顾,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人转入对赵克家的祝福:“洪武初年自日边,诏许还家老贫贱。”这是对赵克家的一种安慰和鼓励。诗人希望他能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时也希望他在家乡能够过上安稳的生活。这里的“自日边”指的是从皇宫回到民间,“诏许还家”则是得到了皇帝的特许。
尾联“池馆尽付当时人,惟存笔砚伴闲身”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赵克家的思念之情。诗人想象着他们曾经一起居住过的池塘馆舍已经成为别人的住所,而自己只剩下笔砚相伴,过着悠闲的生活。这里,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得原本平静的生活变得富有动感。
诗人表达了对赵克家的祝愿:“刘伶斗内葡萄酒,西子湖头杨柳春。”这是对他们未来生活的期待。诗人希望赵克家能够像刘伶一样豪爽饮酒,像西施一样沉醉于春天的美景之中。这里的“刘伶”、“西子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性意象,它们代表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